第四百七十七章 诸部皆开所属科,广纳天下读书子
br />   国库简直不要太充盈了,和也是马文升和刘健敢说尽皆开科的原因。

  经济是决定一切上层结构的基础,大至帝国人吃马嚼哪个不得烧钱?!

  小至个人吃喝拉撒,什么不都得花钱么?!

  “这样罢!各部回去后先议定各自所需人手、精通书籍方向。”

  弘治皇帝沉吟了会儿,道:“这次恩科后,再开各科提举子进考补充各部人手。”

  这些个老宦海们一听弘治皇帝话,就知道弘治皇帝的意思了。

  现在直接拆掉科举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就这么放任着对帝国的发展又是不利。

  于是采取的便是两科并举,进士及第入政务学院进学、观政。

  而未考得进士则是需要考各部所需之职位学识,合格后放可补充至各部。

  “各部照磨、校验等诸官,也可经此考取。”

  张小公爷这个时候笑吟吟的站出来,轻声补充道:“照磨、校验,亦可再行考取各部所属科……”

  “提选可由秀才之身担当,举人者可免试入职。若须升职则再行考取相应属科。”

  为啥大明朝中后期,很多照磨、校验拼死了搂钱?!

  晋升渠道少这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啊,大家都没前路自然琢磨怎么给自己搂银子了。

  照磨只是九品、从九品,混来混去在京师、布政使也顶多是个七八品。

  这玩意儿怎么有前途啊?!

  人家进士老爷上来就七品起步,翰林院、都查院、六科滴干活。

  而且这还僧多粥少,大家都抢着要干啊!

  照磨?!恐怕得几百年才轮得到你去混七品了。

  张小公爷的这话一出口,顿时这些个国朝重臣们就明白了。

  给他们直接晋升,进士、举子们肯定会不服气。

  但他们也是考上来的,这就勉强算是公平了。

  这也是个下面的照磨、校验们一个奔头,好好任事并非没有前途。

  毕竟他们的活儿可就是管着各部的文书啊,管上几年谁能比他们更清楚这些规条?!

  除非是太蠢了,否则到时候考上个职务亦非难事。

  虽然起步是比进士、举子老爷们低了很多,可终究这是条出路啊!

  人家那也是科举考出来的,自己等人顶多是秀才身份自然是比不得的。

  张小公爷的这个做法,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大学学历和公务考试。

  科举就是他们的大学学历,能考上举人那就得顶尖大学。

  进入一些基层单位基本可以免试,但想要升职还得考证。

  进士那是最好的直接培训后就可以任职,不必还去考证。

  秀才他们就相对没那么好了,但好歹也算是一本院校毕业还得考取证照才能任职。

  要升职也得再考各部所属科,考过了才能升职。

  这算是既兼顾了科举这边进士、举子们的利益,又兼顾了秀才们的利益。

  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