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第三则:《岁月且淡心仍念》by尘千烟
>   完.全.不.知.道.在.演.什.麽。

  可笑的是,那一连串的「他好ai你真的好ai你」还是从一个出现得莫名其妙身分也很尴尬而且不知道在g嘛的nv配的口中说出来的,那感觉就好像一个路人突然跳出来说另一个路人是你前世的恋人一样神经病。

  你可以说剧情会在後面慢慢开展,但是很对不起,读者是没有这样的耐心的。如果不是因为好奇剧情什麽时候才要开始,我大概在头一两篇的时候就按叉叉了。

  a:看了大半,剧情没行进多少,倒是主角不停os的量挺壮观的,大半篇辐的原地踏步,只能说不是所有写作的人做得到的。看得不耐烦之余,也不得不拍拍手了。

  而在这些os中,我深深觉得作者应是将自己当成了主角张念去看文中的一切,去面对文中的角se。乍看之下这种写法很像很理所当然,认为这样最容易写出感情,也不少人会这麽用;但是很难控制的一点就是,作者压根忘了,面对文中的种种桥段和角se的,还有对内文毫无所知,要靠作者这个说故事的人传达这回事。请试想,当一个说故事的人自己过份融入其中,将自己当成主角而自言自语,毫不管台下听故事的人还在等你交待你的故事是什麽就开演了,这会是什麽样的状况?这一篇看到一半就已经给我这种感觉。

  读者需要靠作者去传递故事中的人物与背景,且只能靠作者的笔法去推敲、去t会,但是作者这个熟知文中所有安排的人自己跑去演了主角,所有的背景和人物等等在「主角」眼中就已经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更不需多加说明的,然後自己演得很高兴,充满各种情感流动。然而事实上呢,该以第三者宏观的角度去看故事的作者并不是主角,也不该是主角,而负责传达剧情内容的却不是主角而是作者,但作者却不见了。这个作品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

  看到最後,作者没有注意到读者该要知道却不知道的事,而迳自地沉浸在主角那种少年维特的烦恼中,让读者越看越不耐,也越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到作者已经极度融入剧情,甚至穿越到古代却都没发觉时空不对,让我几度很想跳进去摇醒作者。

  试问你会叫第一次见面、刚知道名字的人,就马上自创了个外号(还用叠字)来称呼对方,还自认为不是「他人」?

  试问你会在现在这个年代用「你信我可好」、「最ai的人莫过於你」、「不喜他人近我身」这种语法和人说话?

  写了一大串,我的重点其实只有一句,读者想看的是主角的故事,而不是作者附身在主角身上,主演作者而非属於主角的故事。两者请勿混淆。这篇显然正是後者 ,也无意识地混淆了。

  ■ 人物>>>>>>>>>

  e:这一点我似乎无法评论,因为主视角张念根本没有介绍过自己,从有限的对白中也无法表现出他的人设。真要说的话,我只看到他假装自己很坚强的愤世嫉俗、自认为全世界都对不起他的受害妄想症、为了维特而维特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至於另一位神秘主角陆胤(说他神秘只是因为我看不见关於他的任何设定),在回忆篇中第一次见面的搭讪也挺妙的,在雨天撑伞相遇这种狗血情节就算了,但是这位同学你第一次见人家就叫人家念念是三小?请相信我,张念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你去估狗一下张念这两个字,看看全球有多少人撞名好吗?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後觉得名字改得很有深意然後想到念念不忘的!就像陈欣怡不会被抬讪说名字很独特一样诡异。

  a:这点我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