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崔缇卢怀慎就这点气量
元振则认为,李白的文章虽有夸大之嫌,但言之有物,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应该取中。

  几位大佬一时之间争执不下,只能召开扩大会议。

  最终,礼部侍郎王晙,文选司郎中李元纮,考功司郎中郑嵩,几人全都站在了崔缇一边,全都赞成黜落李白。

  就这样,李大诗仙的的考卷被无情的打入了废卷行列。

  这帮人,到底为何要如此敌视李白呢?

  李大诗仙究竟是偷人家老婆了?还是抱人家孩子跳井了?

  当然都不是,原因还是出在他那篇时务策上。

  别忘了,文章中他可是抨击了几大士族的。

  人家这就是,君子报仇一刻都嫌晚!

  贺知章身为礼部员外郎,自然是有资格阅卷的,只是他人微言轻,想帮李白却又能力有限。

  这货!状元之才果然不是盖的!

  当礼部南院里的诸位大佬吵的不可开交之时,他竟然将李白的时务策硬背了下来。

  出了礼部,他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到了侍中陆象先府上。

  贺知章知道,此次的考题正是出自于陆侍中之手。

  这么有料的文章,出题者总归不会有厌恶感吧?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他想帮帮李白。

  不过,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谁曾想,陆象先看了贺知章默写出来的文章之后,大为惊诧,连呼大才。

  得知,这样的文章竟然也被黜落了,陆象先当即大骂崔缇气量狭小。

  之后便拿着李白的时务策,一刻也不停留,进宫找李隆基评理去了。

  李隆基,对这位兖国公陆侍中,印象深刻。

  早年间陆象先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担任宰相,但他始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并拒绝参与政变密谋。

  故而,李隆基对其的为人很是放心,再加上他是陆元方之子,世代忠良。

  听说他求见,赶紧让高力士领了进来。

  见礼之后,陆象先就将文章呈上,请李隆基评价。

  李隆基看后很是吃惊,此时的李老三,还未一心只想着女人,治理国家的敏锐眼光还是有的。

  虽然他并不认为大唐的弊病有如此严重,但是不可否认,这篇文章中所罗列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

  沉吟良久之后,李隆基道:“文采斐然、言之有物,若是我大唐士子皆能如此作文,朝堂之上则后继有人啊!此文何人所作?”

  陆象先心中一喜,愤然道:“陛下明断!此乃太常寺司乐李白所答之时务策,然则此卷并非取中之卷,而是黜落之废卷!”

  “岂有此理!这等文章不取,简直有眼无珠!崔缇、卢怀慎、王晙,就这点气量吗?”

  李隆基闻听,此文竟然是李白所作,心下着实吃惊不小。

  一直以来,他都将李白定位在了弄臣的角色之上,实在是没想到,这位李司乐竟然是如此的高瞻远瞩。

  李隆基当然并非愚笨之人,稍作沉吟,他便一语中的,猜出了这几人黜落李白的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