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泰国(五)
��期的抵抗,那么日本必然会被拖垮。</p>

  事实上甚至都不需要如此,当时的日本财政其实已经快到临界点了,只需要当时的清政府在稍微的坚持那么一下下,那么最后日本人便只能落得一个失败的下场。</p>

  但是很可惜,李鸿章并没有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这样的胆量,再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这么做的权利。因为当时整个中国只有一个人有做出这样决定的权利,那就是慈禧!</p>

  ——————————————————————————</p>

  就如刚刚说的一样,这个年月,外交官永远是最窝囊的,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章宗祥如果仅仅只是签订几个条约的话,到称不上是卖国。毕竟这类条约总给有人签才行。不是章宗祥就是其他人,不管怎么说,最后始终是会有一个人跳出来把条约给签了的…</p>

  但是随后就不同了。1918年底,中国政府派陆征祥为特使经日美赴巴黎参加和会。陆征祥是亲美派的外交官,对日本人没有好感,因此他途经日本期间,有意地避免与日本官方接触。但章宗祥却极力拉拢陆征祥,希望陆以‘中日友好’为重。</p>

  在巴黎和会上不与日本为难,并向日本政界中人夸口说:“陆易欺。与己有极密切之关系,此次欧洲和议,欲中国不开口。只须己之一言可耳。”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但事实上,陆征祥却称病谢绝了在日的一切活动。章宗祥颇为恼怒,却也无可奈何。</p>

  1919年6月10日,章宗祥与曹汝霖陆宗舆一起被免职。隐居一段时间后。章宗祥于次年出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裁。1925年改任北京通商银行总裁。1928年后退出金融界,长期居住青岛。抗战时期的1942年3月,章宗祥与曹汝霖一起被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请出来当所谓的“咨询委员”,还兼任日本人控制下的电力公司的董事长。</p>

  不过和章宗祥相比,曹汝霖明显就要强的多了。</p>

  五四运动时,曹汝霖42岁。此后他没再任过要职,似乎也没有东山再起的企图,而是热衷于慈善活动。每年冬天。曹家都向拉洋车的车夫施舍100套棉衣。施舍的方式也比较特别,每次由家里当差的抱着几套棉衣出门。看见街上有衣不蔽体的车夫,便雇他的车,拉到僻静的小胡同,叫车停下来,施舍给车夫一套,然后再去物色下一个对象。之所以会采用这么一个办法,据说是因为这个办法可以避免棉衣被人冒领。</p>

  并且随后曹汝霖还曾经创办了一家医院,免费为人看病。自然,这么干肯定不可能会盈利的,所以最初的时候曹汝霖主要是用创办银行余下的20万多弄了一个银行,后来银行倒闭了,就又开了一家,如此往复…</p>

  抗战军兴,曹汝霖曾公开表示要以‘晚节挽回前誉之失’,不愿在日伪政权任职,不在自己被国人唾弃的历史上再加上卖国罪孽。</p>

  后来尽管被日本人挂上了一个职务,但是曹汝霖却从来都没有到任过。更从来都没有从事过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p>

  北平沦陷前后,日本人特别注意拉拢北洋时期的高官显宦,如段祺瑞吴佩孚袁世凯之子袁克定靳云鹏等,但这些人也都拒绝了。可想而知,这些人与章宗祥这类人的区别究竟有多大了。</p>

  尽管这些人也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至少某些事情他们还是清楚的。</p>

  泰国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