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二十一节 伏流
边是真的要支持这类企业发展了。

  大企业对市里边的人事变化都是很敏感的,原来中州市的情形邢、崔二人都知晓,突然间发现新来这一位态势如此猛烈,他们也都意识到恐怕未来中州市的局面会有一些变化。

  这还需要好好观察。

  在邢崔二人一阵拍着胸脯表态之后,沙正阳也满意的离开了。

  二人内心如何想,沙正阳不在意,关键自己需要这样一些场合来传递自己的态度。

  不能那样按部就班默默无闻的就这么当选,然后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这绝不是上沙正阳希望见到的。

  返回招待所的路上,邱觉晓在向沙正阳汇报:“您今晚一共见了了32名人大代表,其中包括企业界的7名,基层组织代表9名,党政机关代表12名,教育卫生领域4名,……”

  “唔,他们提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觉晓你整理一下,明天晚上还有一些时间,我再见一批,……”沙正阳沉吟了一下,“那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或者较为突出的,你替我再细细的梳理一下,有针对性的拿出一些建议,我看看,……”

  “好的,这其中很多意见和建议其实在去年和前年人代会上都有,比如我市小学和幼儿园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比如我市城市公交体系配套不足不均衡的问题,还比如我市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不合理和修缮影响全市环境形象问题,市里边也都曾经拿出过一些解决方案,主要是……”

  邱觉晓跟上沙正阳疾走的脚步,小声的回答道。

  “哦?也就是说这些建议和意见其实早就提出来过,甚至市里边也有研究,也有对策,但是就是没有落实解决问题?”沙正阳扭头问道:“我的理解没错吧?”

  邱觉晓一窒,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他才给沙正阳当秘书,对方脾性他还未摸透,但是想到蒋胜宽说的说实话这个要求,他也只是一顿立即就回答道:“的确是这样,因为各种原因落实上存在一些偏差和困难,或者就束之高阁了。”

  “呵呵,束之高阁了?”沙正阳轻笑了一声,“太有意思了,市人大代表们提出来的意见,市委市政府也研究了对策方案,然后就因为一些主观客观的困难就束之高阁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邱觉晓就真的不敢回答了。

  “这说明我们市里边的执行力有问题啊,哪个部门该执行的,执行不了,什么原因,缺钱,还是条件不具备,或者是有阻力,提出来,该怎么着就得要怎么着,这么拖着或者干脆就丢到边儿上装楞充傻,或者就找些不着调的理由来推诿,真当代表们傻或者会忘了不成?”

  沙正阳的话,邱觉晓更不敢接了,但不接又不好,好一阵好才吭哧吭哧挤出话来:“市长,有些可能是的确存在具体困难,难以解决,或者如您所说,条件不具备,也不能完全怪……”

  沙正阳斜晲了邱觉晓一眼,“你也说是有些,那还有些呢?”

  邱觉晓不敢吭声了。

  “人大代表提出来的问题肯定都有难度,想都能想到,真要简单易行,恐怕我们的行政职能部门也早就办了,好歹拿工资吃饭,做点儿简单活计恐怕还是没问题的吧?”沙正阳步伐放慢,“那有难度的呢?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尽到了最大努力?条件不具备,有没有创造条件?主观客观因素中,客观究竟占了多少?主观占了多少?”

  似乎是觉察到自己谈话的对象有些不合适,沙正阳哑然失笑,“这样,觉晓,你把原来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