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两人多年不见,互相之间总是有难以掩饰的生疏感,但这也是“旧友”重聚优势,随便聊聊过去这些年的事情,也是足够好的谈资了。

  孟冬说起这些年的经历。他当年考入了京大金融系,本科毕业后去了港城,在世界著名投行工作了三年;随后他又回了京,跳槽去了另一家著名的证劵公司工作,他在第二家公司工作的一个老板自己跳槽出来开了家私募基金公司,他也跟着这位老板独立出来,现在是这家私募基金公司的股东之一了。

  就在他已经辞职但尚未到新公司工作之时,他爷爷生了病,他自小和爷爷感情深厚,于是和新老板请了几天假,回来探望爷爷。

  “你爷爷病情怎么样?”郗羽问。

  “人老了,各种器官衰竭,医生也没什么好办法。”孟冬说。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经过,郗羽陪着他惋惜了一会人生无常又把话题转回去。

  “这些年你也很厉害,能在金融圈做得这么出sè。”

  郗羽想起了mit的诸多传说——多少理科ph.d觉得深陷学术毫无钱景可言,于是一头扎入金钱永不眠的华尔街。

  孟冬摊手一笑:“其实也是被bī出来的。”

  “……什么?”

  “大城市生活压力太大,房价也太贵,还要养家糊口,”孟冬道,“不拼命不行。”

  “我也听说过,首都的房价是很贵。”郗羽好歹也听王安安吐槽过房价问题,于是也附和了一句。

  孟冬深深看她一眼,觉得她对这些过于沉重的金钱问题可能没多少认识,于是岔开话题:“你怎么想起跟我打电话的?又怎么知道我的联系方式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倒是早就准备好了。

  “我这次回国后,拜访了一下曾经的老师们,就是周老师刘老师他们,然后又问了一些人,从他们那里知道你的联系方式的。”

  孟冬认可了这个回答,又问:“所以,你这次来找我总是有什么事情?”

  “……潘越。”郗羽很慢地说,“我想去给潘越扫墓……你是他最好的朋友,应该知道他的墓地在哪里吧?”

  孟冬脸上的笑意散去了几分,表情逐渐凝实,但看得出,对郗羽的要求,他没有很吃惊。

  “是的,我知道。”他说,“吃过饭我们就去。”

  餐厅上菜很快,很快,一道道挺jīng美的泰菜就上了桌,岔开了这个让人觉得悲伤的话题。

  “说点别的,刚刚电话里没说得很详细,你当年转学到安县中学后怎么样?”

  郗羽转着杯子,明知故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转学去安县中学了?”

  孟冬也没讳言,直接道:“你转学后,我问过老师们。”

  他的说法和老师们的描述是一致的。

  郗羽于是介绍了自己这十多年的历程,孟冬挺认真的听着,时不时问一些细节,比如转学后的高中生活如何度过的;高考的时候,她怎么选择了大气科学这个专业;大学四年她的经历;在美国这几年的经历……看上去的确对她这些年的生活非常非常有兴趣。

  “说实话,我还以为大学也能跟你当校友,我觉得你应该也可以考上京大的。”

  “高考的时候发挥不太好,差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