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水泥
��的在集思广益之下,被一道道的攻克。</p>

  这也使得这座水力工厂的建设,得以变得不是那么难以逾越了,在年后开始动工之后,这里的工程进展速度,还是相当可观的。</p>

  加上现在人力资源也比较充沛,财力更不用说了,有哪些战争红利支撑,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工地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这里的工程进度,每天都在朝前推进。</p>

  一座水坝在无数劳工如同蚂蚁搬家一般的努力工作之下,仅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便被建成,并且开始拦住了河水,水库开始蓄水。</p>

  至于工厂的主体建筑方面,更不是什么问题,这里有大量唾手可得的木材,而且还专门起提前建起了一座木材烘干厂和木材加工厂。</p>

  另外为了建立这座工厂,海狼还在周边就地取材,建立起了一座大型的砖窑,日夜烧制砖瓦,供应工厂使用。</p>

  当然为了建起这座工厂,于孝天也终于开始鼓捣起了水泥来,烧制水泥其实并不难,关键是水泥窑的建设,于孝天想要搞出后世大型的水泥窑,现在还不太可能,只能用土法上马,先建起一座立式的土窑,一切因陋就简,先干起来再说。</p>

  至于原料就更简单了,在淡水周边,粘土、石灰石、石膏都可以找到,只需要研磨碎煅烧之后制成熟料,掺上石膏研磨成粉,就可以了。</p>

  现在水车的问题好解决,于孝天让铸炮场那边铸造了一些生铁碾辊,取代原来的石磨,专门在水泥窑这边进行原料破碎和最后的研磨。</p>

  当然燃料方面是个问题,烧制水泥炉温需要很高,要达到一千四百多度以上才行,使用木炭显然不太够用,所以还是要使用煤作为原料。</p>

  但是台湾这个时候没有煤矿,就算是有,暂时也找不到,也开发不出来,只能暂时从陆上购买。</p>

  不过对于储备煤炭这件事,于孝天早在一年多钱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大量从福建购入煤炭,用船只运回到淡水城,专门择地堆积储存了起来。</p>

  虽然中间因为战争停顿了小半年时间,可是目前他们还是已经储备了相当数量的煤炭,烧制水泥这件事已经不是什么问题。</p>

  最大的难度还是在水泥窑的建设上面,因为炉温要求较高,普通的炉温远达不到,必须要想办法提高炉温。</p>

  对此幸好他们已经有了经验,在炉前增加了一个预热炉,先把吹入炉中的空气加温,然后再用鼓风机吹入炉中,这么一来,才使得炉温可以达到要求的温度。</p>

  对此别人肯定不知道,但是于孝天却还是了解这些事情的,就算是他没吃过猪肉,也大概知道猪怎么跑的,所以摸索着倒是还能解决,只是可以肯定,这种土法上马的做法,肯定出不了好质量的东西,不过他要求暂时也不是很高,只要能烧出水泥就行,质量稍差也可以对付,总比用粘土和石灰做粘合剂要强。</p>

  另外干这个没有人有经验,他也不可能亲自去烧水泥,肯定需要培养工人,这也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等工人渐渐摸索出经验之后,以后就可以建造更大型的水泥窑,生产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水泥了。</p>

  但是理想很丰满,往往现实却很骨感,水泥窑虽然建了起来,随后投料开始生产,但是结果却很不让人满意,烧制出的水泥质量非常差,甚至出现不能凝固的情况,更不要说作为建筑的粘合剂使用了。</p>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