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七章 仇恨的怒火
到了纵队司令部,传遍了整个纵队直属的各个部队。

  曾一阳阴着脸,已经在地图前坐了两个多小时,但还是纹丝不动,就像是一尊石像,矗立在忙碌的指挥部中。老四十军的指挥部的参谋都知道,这时候是老军长在想作战计划。谁去打扰他,谁倒霉。反而都走得远远的,深怕弄出一点声音,影响到首长的思路。

  要说最帮不上忙的就要数鲁英麟了,他刚网接到晋军前方的战斗报告,商震的32军一部。3师和 4,师一个团,和日军在冷**火,由于兵力上的优势,让日军在损失数百人后,由第八师团师团长西义一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

  但在数日后,第八师团,和第六师团一部增援正面进攻的独立第 4旅团,日军在优势兵力下。凭借强横的火力优势,加上关东军第二飞行大队的飞机配合下,全线攻击冷口防线。3口师已经出现了溃败的迹象。师长黄光华在无奈下,只好下达了撤出龙口,及其青龙县的几处长城要口。

  鲁英麟其实对商震很不感冒,就像是其他晋佞军将官一样,对商震都是避而不及的。不但有军事会议不会通知他,而且连很多作战会议都不会让他参加。原因就是商震是投诚过月小”。

  红军进入陕西,让素有文韬武略之称的名将商震,从新成为了阎锡山依靠的对象。才没让处处受排挤的商震脱离晋绥军的建制。

  鲁英麟不过是一个晋绥军派来的军事观察员,作为联系的联络官。具体曾一阳如何部署部队,他是无权过问的,即便他现在能够呆在曾一阳的指挥部中,随军行动,也是战战鼓兢,深怕那天得罪了曾一阳被派到后勤部队中。

  冷口防线丢失,对于守军的震惊尤其是巨大的,不但北平的何应钦如坠冰窟,太原的阎锡山也是在三月的寒风中,冷汗连连。

  何应钦连连下令,部队在巩固北谷口、喜峰口等防线后,从开沫等地。急忙掉中央军精锐 7军小布防长城沿线。

  阎锡山却把希望富托在了曾一阳身上,曾一阳并没有允许鲁英麟将部队的行军路线告知太原方面。其实连鲁英麟想告诉都没办法,因为抗战先遣纵队的行军路线,随着侦查范围的扩展。不断地在改变着。

  不过,阎锡山能从他派出的运输队大概探知到,曾一阳已经将部队带出了阴山山脉的北麓,已经出现在了察哈尔的腹地。

  一通要求曾一阳果断出击日军留守部队的电报,就在鲁英麟的手中。他正犹豫着,是否要将这则极具商讨意味的电文告知曾一阳。

  突然,就像是石柱一样,摆在哪里的曾一阳,从胸口的口袋中掏出了红蓝铅笔,开始在地图上画了起来。往往,曾一阳连看都不看,就在地图上画着一道道线条。

  参谋能力强于统兵能力的鲁英麟。很诧异的看着曾一阳几近涂鸦式的动笔速度。但他远远的看着,就像是一道道山峦,一条条河流,在地图上活了一样。敌我双方的兵力交错,以及可能出现的防御空隙,都一一显现出来。他很奇怪,只有交错的线条,就将一张没有生命力的地图,变成了一副生动的图像。

  早在离开太原的时候,鲁英麟从阎锡山惊慌不定的眼神中,着到了此次红军出征注定是阎锡山为了消耗红军的同时,能让自己的山西重新获得兵力上的优势。

  看到了这一幕,鲁英麟的心底出现了信心,来的很突然,也很是时候的信心。

  短短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曾一阳站了起来,仔细查看了一会儿。然后将图纸卷好后,让作战参谋带给副司令陈光,临走还提醒道:“告诉陈副司令,第一支队,骑兵支队的目标就是敌人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