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泣血年代 第四十六章 血战李家庄(3)
在一起,打量苏家庄粮仓的战士们,将他们列队,分组,然后就往不远处的竹林去了。

  这个季节的毛竹虽然是又高又大,但有不少是新竹,担不起重量。需要有经验的人,带着把老毛竹跳出来。才能扎好结实的竹筏。

  曾一阳带着刘先河,一路进了庄子里,路上说了他的想法,最好能将李文彬的钱财找出来,看样子不会少。他们今后有可能长时间的进行敌后行动,没有钱采买当地人的粮食,物资。

  那么,迎接他们的将是,在白区被困死,围死。

  曾一阳不断的告诉刘先河,希望对方能够尽量的多从李家庄里弄出些金钱,好方便部队随时采买补给。随后,他看战士们已经将竹筏弄好了,架起了浮桥。就带着最后的一批战士,登上了奔袭的路上。

  不但把伤兵留了下来,还留下一个辎重排,协助刘先河的工作。

  核实身份过后,李湘敏、李忠实相继被释放了,但他们一直不想走,因为对他们来说,红军才是亲人。

  可眼前这股红军显然对他们亲不起来,曾一阳被李湘敏咬伤,刘先河被李忠实他们几个蒙骗被抓,打了闷棍,都是不争的事实。

  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很别扭,更不要说曾一阳和刘先河了,曾一阳的本意是让刘先河将这些人留下来,然后送一点武器弹药给他们。毕竟他们现在已经是作战部队,在无后方作战时,连伤病的处理都是个难题。

  曾一阳带着部队,很快就赶上了苏长青的带的一连。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绕过河湾的角度。一部分隐蔽在河湾对岸,架起迫击炮,构建机枪工事,而另外带主力在下游渡过马金溪。

  绕到对方部队的背后,这需要长距离的运动,然后马上投入战斗。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火力的保证尤为重要。

  就曾一阳的想法,是自己带突袭部队,围堵敌人。而苏长青在河岸对面准备给予最后的一击。

  苏长青一听曾一阳的安排,顿时火了,他一直是基层军官,向来就是和士兵同冲锋,怎么可以面对强敌,而自己在背后放冷炮呢?

  “团长,我不同意。”苏长青气鼓鼓的说,也不知道是跑的时间长了,肺部压力大,还是生气,就见他胸口一起一伏的大口喘着气。

  曾一阳可不这么想,苏长青已经受伤了,这会影响他的行动,带队长时间的奔袭,本来就是对体力和毅力的考验。

  苏长青不同意曾一阳带队的理由很简单,他一直担任基础军官,有带队冲锋的习惯,经验丰富,是不二人选。相反曾一阳从来没有类似的经验,更何况他手臂上大的伤并不严重,不会影响作战。

  曾一阳见状,也不能改变苏长青的想法,为了指挥上的协调,只好同意了对方的建议。

  “老苏,注意安全。”曾一阳抱住苏长青,用力的拍着对方的后背,过于激动的样子,让苏长青却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苏长青觉得别扭,“我苏长青大小战斗参加过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什么场面没见过。放心,我的命硬着呢?阎王爷还不敢收我。”

  为了保持体力,部队的行进速度并没有达到最快。而且为了保持部队的隐蔽,选择了一条离开河岸较远的路,这样到达预定的伏击地点,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突然,河岸对面枪声响成一片,重机枪也随之响起来,长枪声密密麻麻,显然是交上火了。

  听声音,交战双方的兵力上比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