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泣血年代 第四章 甲鱼也是鱼
�“一阳就是聪明,什么事都明白。可是大都市的繁华却是真的,大龙就在上海做事,虽然说时局不济,但在租界里还是比外面要稳定很多,尤其是有钱人,一个比一个有钱,说起钱多金满地,这话也算靠点谱。”

  老人正是曾家房子的东家,其实也算不上有产业的人,老两口过日子,孩子不在身边,住十来间房显然浪费,于是两口子一合计,就租了出去。

  正赶上曾让回家娶妻,就便宜租给了他。其实张家不缺钱,儿子在租界里给洋人做事,虽然不是大买办,钱也不老少,尤其是拿到小城里,更显眼了。有些一辈子养成的习惯,可不是想改就能改得了的。

  每当曾一阳洗漱的时候,都会想起住在隔壁的张大伯,鼓着腮帮子嚼树枝的摸样。他也不觉得牙粉的气味难闻了,即便二十一世纪两块钱一支的牙膏都比这个强。

  喝了两口粥,吃一口香喷喷的油条,日子过的虽然算不上富裕,也是中上家境。

  总算是看见儿子坐在了自己的跟前,像是打仗般的早晨,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幼稚的童音,从桌子的边上传来,一阳还没有桌子高,即便是站着也显不出头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曾一阳一字一句的背着,曾让可是越听越惊,他不过是说了一遍,难道自己的儿子是天才?

  不太敢相信的曾让,想试试曾一阳对学的知识的理解,就说:“‘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将这段的含义说说,并说说自己的见解。”

  曾一阳狡黠的一笑,就答:“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差不多就这个意思了可是我不这么理解。”,

  “哦,你说说,你是如何想的?”曾让顿时一乐,这小家伙,还真把自己随口说说的话当真了,两岁的孩子哪里明白好坏的道理。

  曾让轻视的表情,让曾一阳有些不爽,摆明了逗小孩玩嘛!曾一阳小眼珠一转,就说到:“难道受教育了,就一定是好人了?难道不受教育,长大了一定是坏人?”

  两个问题抛给了曾让,让他为难的是,这两个问题都不好回答,曾让当然明白教育是一种手段,一种育人向上,育人向善的方式,哪里有一定的事。

  “就拿父亲来说吧!”

  曾让奇怪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拿自己打比方呢?

  “也没听爷爷是如何教育父亲的,早在父亲成年之前,爷爷就已不在了,可是也不是学好了吗?”

  曾让听着这话别扭,心说自己从来就没当过坏人,这么在曾一阳的口里,就成了浪子回头了呢?

  “还有城东的刘麻子,他爹每天都拿着棍子从城东撵着他,追到城西,可谓教之严了吧!”

  曾让不知不觉就让曾一阳给带了进去,点头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可他抽大烟,上妓院,偷偷将家里的田地卖掉,还网罗了一群人,整天在街头打架,难道说他们家的家教不够严厉,父亲不够负责吗?显然不是。说明人学坏是本性所为,哪里是教育的结果。”曾一阳面带笑容的问着端坐在太师椅中的曾让,他心里打的小算盘就是,他曾一阳,天赋异禀,将来肯定不会学坏。希望老爹能有点人情味,晚几年再让他上学,他可知道,现在世道不太平,即便是一个安分求学的学子,也有肯能祸从天降,身陷囹圄,还是家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