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百分比(新年快乐~)
�的要求表示可以考虑。生产线的转让不是问题,其实只是一个授权罢了,在制造领域,德累斯顿的实力不比联邦差多少,主要还是在软件、数据链等方面的技术,以及周边的光电系统的技术上,联邦要有所保留。不过,估计四到六个月之后,德累斯顿肯定能够有一条能够生产“甲士”,维修联邦基本所有型号的机甲的能力的生产线。毕竟,很难说到了以后会不会有联邦的机甲部队进入德累斯顿进行作战。

  不过,这件事情逐渐落定之后,林闻方觉得这是在给自己找麻烦。“极光”销售情况很好,但西山集团只负责生产,机甲部队的培训等方面,可是联邦军方负责的。而作为机甲训练方面的专家,林闻方在之后一年里不知道为了外出担负培训业务的军官团操了多少心。

  不过,当时林闻方并没有觉得那么麻烦,他在砸了西山集团的周年酒会的场子之后领了个不痛不痒的处分:小过、书面检讨、禁闭一周。不过,禁闭在他的办公室执行……这和他平时的工作也没什么区别了。林闻方既然知道情报部门已经了解到他在控制网络节点,索性在一定程度上放手大干起来。以火羽为核心,他又建立了六个智能节点,分别在六个关键城市的中心机房里运行,不断分析提炼有用的信息。一周时间里,他就将自己对于全网数据的控制率,提高了将近1个百分点。对于林闻方来说,现在一个百分点的提升都不太容易。关键不在于他能控制多少节点,而在于他在每个节点上安装的分析程序,没有足够强大的即时分析处理能力。

  大规模地分析信息从来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联邦和莫亚这两大超级强国当初都干过。联邦当年在情报系统里专门有一个强大的科就是干这个的,后来因为隐私权的问题不得不撤销。莫亚方面则是因为人工智能和信息分析技术始终跟不上,大海捞针式地分析数据耗资太大,产出又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也只能撤销了。

  相比于当年,现在有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不是别的,正是最最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火羽以及那几个虚拟偶像,现在完全可以言谈上不让任何人发现是电脑程序了,对于言外之意的理解都非常准确,毕竟常识库和知识库的建立都相当完整。但用来分析数据的端口软件做不到这一点。每个端口软件,每秒经过的各类文字、音频、视频信息太多了,不可能随时随地调用庞大的知识库和常识库。同时分析无数条信息的时候,计算资源摊薄到每个线程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频繁查询数据库绝对不可能,现在的联邦压根没有能顶得住这个压力的计算机,尤其是储存系统。林闻方那叫一个纠结啊,明明有更好的结果,却受限于硬件本身的特性,不得不采用比较差的方案。好在这只是权宜之计,林闻方自己的硬件设计研发部门已经在组建中了。

  林闻方在这些分支节点的过滤软件上,采用了名为词序联想滤除器的技术。同样是分析信息,软件将句子通过语音或者其他方式辨识出来之后,经过关键词分析,如果出现了词库中有的关键词,则进行第二遍分析。每个关键词对应的不仅仅是一个词汇,而是以该词汇为核心,结合不同的对话情景联想生成的词库。简单的语句分析能够获知情景信息,而联想次序技术则能够辨识出情景中是不是存在关键词,或者有没有异常于情景的内容,从而判断是不是值得进一步分析,以及追溯发生该对话的人过往所有的通信记录。这个程序实际上是为每个分析信息的线程建立了一个微型的数据库,并且可以结合信息分析节点安装的地点,针对的人群而有改动,单个分析线程的计算压力,比起传统的数据库式的查询降低了72%,分析速度提高了39%,一来一去,光是这项改进就能让林闻方多掌握0.7%的网络信息。

  不过,为了安装这些客户端,林闻方不得不跑了好几个地方,借着信息安全委员会的名号“造访”了那些机房,然后将火羽封装的程序找个机会放进电脑了里,程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