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 钟三日的回航之旅
��势。仅仅是只言片语,就够品味良久了。

  钟三日能体会到岳胜麟那种思亲之情,他的前任兼侄子岳靖忠正在欧洲大陆上作战,老一辈的两岳已经故去,现在是新一辈的两岳崛起,肩负着英华布武全球的重任。

  “犹太人建国。好啊,巴不得这事能快点上马。这事光走民间不行,得给上面吹风,我跟不少翰林学士很熟,给你推荐几位,你回国后可以跟他们吹吹风。”

  岳胜麟对钟三日的谋划非常感兴趣,很热情地伸手相助,钟三日也能理解。英华对东非的辽阔土地可没兴趣,承包摩加迪沙的殖民公司一家家亏,没谁再愿接手,国家不得不出手接盘。不仅是为未来的苏伊士运河作铺垫,也是为东西方海贸路线维持一座前进基地,同时给西洋舰队提供一处落脚点。

  岳胜麟这个红海都护,职责不过是守住摩加迪沙,区区四五千人的城市,还包括他麾下两千红衣,还不如本土一座小镇,着实苦闷。如果犹太人建国这事能上马,那就意味着埃及会有大动作,埃及一动,奥斯曼土耳其不得不动,这就是另辟一个战场,红海都护也就有用武之地了。

  告别时,岳胜麟提了要求:“再来时带点日本或韩鲜姑娘吧,昆仑女实在入不了口,天竺女味道太重,我的部下不少都染上了龙阳之症。”

  英华在摩加迪沙的驻军,包括红海都护,都是三年一轮换。对常人来说,这三年几乎就是流配,而英华军人已经习惯了。英华现有红衣接近三十万,一半以上都在本土之外。

  大多数红衣官兵三分之二的服役期都在本土之外,剩下三分之一时间才有机会调回本土松松气,当然,这个“本土”,也包括已成为直辖省的吕宋、扶南和蒲甘。

  海军就更不说了,尤其是西洋舰队,香港和吴淞两家海军学院的毕业生一旦被西洋舰队选中,那就意味着起码五年离乡背井,每年毕业典礼上那些哭声都是由此而发。

  本土之外的驻地各有各的苦,西域、辽东环境虽恶劣,但终究是驻守要地,那方面的需求也容易得到满足。女人多,不是蒙古人就是突厥人,不会太考验审美观。

  而海外就麻烦了,以摩加迪沙为最,在英华军中,红海都护府被戏称为“龙阳府”。在这里呆过的官兵都会多一个称号:“龙阳军”。岳胜麟非好色之徒,这是在为他的部队讨女人。

  钟三日不是贸易商,这事搭不上话,徐善这个船长有很大的业务自主权。他踌躇道:“日本和韩鲜女的价码可比较高啊……”

  既有黑奴贸易,就有“日佣韩佣贸易”,只是跟奴隶贸易不同,这是正当的“劳务交易”,日本和朝韩鲜女算是雇工,有一定的人身保障,有契约期限。国中对黑奴贸易不太敏感。原因还是传统思维里,昆仑奴到底是不是属于“人”这事还没有共识,人人平等这大义还没延伸过去。

  岳胜麟道:“除了本价外,每来一个我还补一个昆仑奴,别惊讶,我们慑服了周围几十个酋长,他们每年进贡几百健壮昆仑奴,而且……”

  他对徐善附耳道:“有北京老太监传授的阉割法。这些昆仑奴保证温顺安全。”

  徐善连声道好,一边钟三日看着两人拍肩微笑,心道他日被雷劈。要再后悔自己作孽就来不及了。他是天人之伦的激进派,认为人不分种族,都是平等的,他自己绝不沾人口买卖这事。当然,给奴隶贩子放贷格外积极这事,他就理解为是正当的商业来往了,要知道,奴隶贩子可是他的优质客户。

  在摩加迪沙再补了一批货,船舱塞得满满的,**号航向孟买。孟买也是个奴隶贸易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