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初定
�。

  王德彪在西安城盘横期间,见到了从外地风尘仆仆回来的毕承恩。双方见面时感觉彼此有些陌生,都感觉彼此变化太大了。毕承恩打趣说:“王师长,真是今非昔比呀!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想当年你在草原护商时,我加入你的队伍。几年光景,摇身一变你竟然成为国民政府的师长了,简直不可思议。”

  王德彪回敬说:“你小子也不简单,短短几年你就成为大老板,买卖做得有声有色,确实出乎我的意料。哈哈!穆老弟没有看错你,我算服了。不瞒你说,现在我都仰仗你了。”毕承恩感叹说:“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大少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哪有不尽职尽责的道理,这辈子我就跟定大少爷,海枯石烂不变心。”

  王德彪赞同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穆老弟如此提携我们,让我们无以回报。你知道吗?我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穆老弟精心设计的。穆老弟堪称孔明在世、神仙下凡。今后我就以穆老弟马首是瞻了。我可以毫不夸张说,日后山西肯定是穆老弟的天下,阎老西算什么,早就在我兄弟的算计之中。”

  哥俩又唏嘘了一会儿,毕承恩似乎想起什么说:“王师长,按照大少爷的安排,你在宝鸡驻防,部队的军饷由我来出。你把军饷的数额报上来,我核定后足额发给你。大少爷告知,你部队的军饷可以略高一成,总之要比其它部队好一些。”

  王德彪满不在乎说:“只要按月足额发放军饷,士兵们就乐翻了,我看不用提高一成。”毕承恩说:“不行,这是大少爷特别交代的,你必须执行。”王德彪想想也好,反正钱划到我的手里,到时候如何使用,还不是我说了算。

  坦率说,这个年代士兵的军饷几乎没有足额发放的,甚至经常欠响。由于整个西北军生存在穷山恶水的区域,欠响早已经司空见惯。由此造成了兵匪一家的现象。西北军带兵的将领,谁都愿意驻扎在富裕地区,这对筹措军饷相对容易一些。

  毕承恩又说:“你的夫人和孩子已经在北平启程,估计再有10日左右能到达西安,届时我会派人把夫人送到宝鸡。另外,大少爷在京城给你送来一批人,至于这批人来此干什么,大少爷给你的信中都写得清清楚楚。”说完毕承恩掏出一封信交给王德彪。

  王德彪看完信,然后掏出火柴把信纸烧了。沉默了一会儿说:“穆老弟想的真远,几年后的事情都想到了,并且安排的滴水不漏,真乃神人呀!”

  天高云淡,在警卫连的护送下,王德彪率领百十名骑兵向西呼啸而去,很快西安城被甩在后面。和王德彪并排而行的是新提拔为师参谋长的彭先云,穆亚平曾要求王德彪,昔日的党代表,必须要重用。

  旷野上,早熟的麦子早已经收割完毕。晚熟的庄稼依然生长茂盛,郁郁葱葱别有一番韵味。远远望去,田野间不时闪动着农人的身影,他们劳作的模样令人产生遐想。王德彪收回目光说:“参谋长,交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师座!什么任务?”彭先云诧异问。

  王德彪接说:“部队有可能长期驻扎在宝鸡,为了部队长期生存和稳定的后勤补给,我决定建农场、被服厂,另外建一座小型的手榴弹工厂,专门供部队使用。”彭先云没有吱声,他猜测,以王德彪的水平,不可能计划的如此周密。很长时间他就一直迷惑,师座背后一定有高人。王德彪部队来源于内蒙,为什么他手里有大把金钱?

  尤其是对同志们的保护等一系列措施,以他对王德彪的了解,此君水平属于平庸一类,但是此君所做的一切,几乎无懈可击,每一次举措都恰到好处、滴水不漏,这是令彭先云最困惑的地方,也促使他百思不解,因此他得出结论,背后肯定有高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