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东亚近况
��根据情报表明,日本从国内又征召了大批新兵补充到这几个师团中,新兵正源源不断登陆大连旅顺港口与朝xian釜山港口。

  关特演(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并未像历史那样如期展开,关东军现在正自tian伤口在疗伤。

  还有一些得到证实的情况表明,关东军的一些二三线守备队,伪满洲国的一些地方部队正陆续开往小兴安岭外围,加强对山中抗联的封堵,其中有一份情报提到了“大讨伐”的字眼。

  对于日军的讨伐,马迁安表示了担忧,但杨靖宇给他的回电中表达了乐观的情绪。组织一次几万人的讨伐行动起码准备时间就要两个月以上,日军又见识到这支新抗联的战斗力,并且还未摸清抗联人数的情况下,冬季到来之前他们绝对不敢主动发起攻击。

  依以往惯例,日军组织讨伐的时间基本上是在冬季,他们认为对于抗联来说,冬季是最难熬的一个季节,缺少给养缺乏棉衣,此时抗联战斗力最低,容易干净彻底的消灭之。

  马迁安在远东边疆区起到了串联的作用,作为抗联与边疆区政府的联络人,这十几天马迁安忙的手脚不沾地,着实体会到沟通的不易,虽然手头握有伊万诺夫的亲笔信,但他依然遇到很多敷衍拖拉的事情,尤其是有一部分sl人,认为抗联就像叫花子一样,不顾sl现在吃紧的情况,要这要那,胃口有点大了。

  这种情况在陈氏公司第一批船队到来后,热脸贴冷屁股的情况才得到好转,sl人终于见到一船一船的先进机床与设备,具体办事的人员立刻转变了态度,竭力配合,他们再也不在建设工厂与建设新营地所需要的材料、食品给养等方面进行拖延了。

  第一批设备与机床价值2千万美元,如果仅凭资金数额,2千万美元足可以建起一座超大型项目,马迁安曾记得当年sl援建的156工程,每项工程平均投资也不过600万美元而已。这仅仅是第一批,按照合约规定,中方最终投资可达7千4百万美元的设备与原料,并可以看情况追加,为了这个项目,陈氏公司拿出了7成的家底。

  货物是分两路到达共青城的,一部分卸在了大战后残破不堪的海参崴码头,随即转上火车到达共青城,另一部分小吨位的船队则直接从鞑靼海峡进入阿穆尔河入海口,朔江直上共青城。

  陈氏集团董事长陈嘉申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亲自来,押运这批货物的是丛林鳄保安公司人员,由王飞鸿带队,延安派驻陈氏公司小组副组长,随船队而来的还有700多南洋华侨青年,陈嘉申的号召力巨大,仓促之间就招到了不少具有一定技能的青年愿意前来效力,这里面还包括不少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王飞鸿是随着海参崴那批货一起来的,由于卸船装车的耽搁,这批货比直达的那批要晚到共青城。

  这批货整整装载了12列火车,军情紧急,每装完一列,机车就一声长鸣轰隆隆北上,王飞鸿随最后一列货车抵达了共青城,到达时,天已暗黑。

  马迁安亲自迎接,几个月不见,王飞鸿显得更加黑瘦,也更加干练。通过王飞鸿的叙说,马迁安又了解到南洋方面的一些详细情况,大体来讲,公司情况比较稳定,按照马迁安的建议,公司业务正逐步撤离马来亚与星加坡,转往印度与中东。

  第二日,即41年7月29日,蓄谋已久的日军开始向印度支那南部开进。其后几天,南洋上空被战争阴云所笼罩。m国、英国、荷兰宣布冻结日本国海外资产,m国更是宣布石油禁运,不过由于日本已经占领萨哈林岛海上油田,石油禁运对日本危害不大,未起到应有的警告与威胁的影响。8月4日,气急败坏的m国国务卿赤膊上阵,向世界主要媒体发表了“重要讲话”,言:日本必须退回北印度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