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敦煌王和亲借兵,皇室操戈内乱生
��同为翰林学士的李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胡雪松日夜兼程来到金陵,劝说李璘无果,还被李璘痛斥:“我做了皇上,你就是国丈,你糊涂透顶了。”胡雪松苦闷至极,若是在和平时期,皇子间太子之位的相争,胡雪松这个心疼女儿的父亲,考虑到胜者为王,败则为寇的结果,一定会站在女婿的一边。但现在李亨已经登基为皇上,再折腾,就是谋反,而且如今,安禄山叛乱,大唐四海分崩,百姓流离失所,大唐皇室内部再有战乱,大唐就真的难以中兴了。胡雪松在江陵永王府中见了女儿瑞兰一面,父女抱头痛哭。离开永王府,胡雪松又去劝谏李白,李白虽为翰林学士待诏,实则是陪伴李隆基和贵妃吟诗作对的玩伴,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如今有了开创大业的机会,怎肯放弃?反而劝胡雪松投奔到永王麾下,全力支持自己的女婿,胡雪松拒绝了。李白无奈地说:“良禽择木而栖,我们各为其主,谁也别勉强谁了。”

  很快,肃宗派军队围剿李璘,在丹阳郡皇族两军激战,李璘兵败而逃,被诛杀。李璘的侧王妃瑞兰和她年仅六岁的孩子也被李亨的军队杀害。来不及逃跑的李白被投入监牢,胡雪松上下周旋,终于营救出了李白。得知大女儿瑞兰已死,胡雪松悲痛万分,万分绝望之中,越发思念小女儿真娘,就动身去苏州的岳父家寻找女儿和夫人。

  李白出狱,被流放去黔南的夜郎。后又逢肃宗大赦天下,李白免去了流刑。

  就调转船头,顺着长江东去,去寻找故人胡雪松,打算去平稳的江南渡过后半生。

  高兴之际,诗兴大发,一气呵成《朝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胡雪松辗转来到苏州,才知道夫人和真娘根本没来苏州,岳父孙员外已过世,内兄孙泰禹因不明真相,追随李璘被杀。叶护太子派人来过孙府寻找真娘,来的侍卫说,真娘不在苏州,肯定还在长安,然而长安已经被安禄山占领,胡宅也被抢劫一空之后,被叛军烧毁。真娘又会去哪里呢?孙曦忧心纷纷,况且早有报效大唐之鸿志,就和师父张继商量,二人决意一起投笔从戎,追随郭子仪去了。

  胡雪松辗转来到苏州,见孙府也败落下来,家里只有老岳母和真娘的舅母两个寡妇,守着几个丫鬟、仆人一起料理稼穑。胡雪松感觉状况不妙,第二天就返回了,临行嘱托岳母,若真娘母女来孙府,一定留下,相互照应过活。

  然后马不停蹄,又往长安,一路颠簸劳顿,又痛失大女儿瑞兰,小女儿真娘也不知去向,思虑过度,竟然在客栈一病不起,病死在归途。

  李白投奔胡雪松来到苏州的孙府,了解情况之后,将一首诗留给孙老夫人,

  说:“胡雪松贤弟的女儿真娘最喜欢我的诗了,我此来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她,

  就留一首诗《朝发白帝城》给她,这是我的墨迹,真娘若回来,请转交给她。”

  说着,交给孙老夫人,告辞,又去云游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