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狂飙突进9

  第二个原因就是部队的使用。当时红十军团这三个师,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以寻淮洲原红七军团改编的十九师战斗力最强。但是在分配作战任务中,刘畴西把担任伏击的主要作战任务,分配给他指挥的二十师和二十一师,这两个师组建才一年多,缺乏野战经验,可这是他自己原来的红十军的部队。

  这就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担任伏击主攻任务的二十师和二十一师,因为缺乏野战经验,在伏击地域过分紧张,提前开火,结果在敌人还没有完全进入伏击地域就被察觉了,敌人立即开始抢占路边的高地,整个伏击战斗被迫提前。最后这个伏击战基本上打成了一场遭遇战。

  如果待敌团指挥部进入伏击范围,首先打掉敌团指挥机关,那么整个战局就会大不一样了。

  王耀武、周志道等人,事后想起来惊出一身冷汗就是基于此种设想。

  野战经验不足,特别是打硬仗经验和思想准备皆不足的二十师、二十一师连续向敌前卫团发起猛冲,企图一举将敌人压垮。攻势很猛,几次开展肉搏,敌前卫团团长周志道也被打伤。但两个师动作不一致,连冲四次也攻不下来。未放在主攻位置的十九师在山峡里一时又出不来,局势很快由伏击的主动变成被敌反击的被动。王耀武一面命令部队不许后退,一面调加强营和第三团的三营增加到第二团的正面作战,同时令第三团团长李天霞率该团主力向红十军团的左侧翼猛烈反击,令第一团团长刘保定立派一部占领乌泥关,并坚决守住。

  此时,乌泥关制高点的争夺战成为胜败的关键。

  寻淮洲带领十九师冲出山峡,领头奋勇冲锋,与敌血拼。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本来曾经是寻淮洲指挥的十九师的手下败将,但敌已占据主动,一切都为时已晚。

  王耀武后来回忆这场战斗说:“红军三次冲锋虽都受到挫折,但斗志仍盛,其打败补充第一旅的决心并未动摇,又发起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冲锋。这次红军出动了七八百人,分三路冲过来,一路针对加强营,两路对着第二团中伤亡较重的第一、第二两个营。大有一鼓作气击溃补充第一旅之势,情况紧张、危急。”

  王耀武亲自到第一线督战,令各部集中迫击炮、机关枪的火力,向冲过来的红军猛烈射击,战斗极为激烈。他回忆说:“据第二团团长周志道报称,在敌人第四次冲锋中,发现红军有十几个人冒着炮火的危险去抢救一个人,抬着向后方走去,看样子,被抬走的这个人可能是敌人的高级军官。”

  被抢救下来的,就是在猛烈的冲击中身负重伤的寻淮洲。

  寻淮洲在此前五次负伤,谭家桥这次伏击成为最后一次。因为伤势过重,在转移的路上牺牲。

  方志敏后来在囚室中写《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这样评价寻淮洲:“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同志,因伤重牺牲了!他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指挥七军团,在两年时间,打了许多有名的胜仗,缴获敌枪6000余支,并缴到大炮几十门。他还只有24岁。”

  一颗优秀将星,陨落在谭家桥战场。

  前不久我的一个战友把《苦难辉煌》这本书给他的父亲看了。他父亲就是当年寻淮洲的部下,现在已经99岁了。他父亲眼睛看书已经不行了。我的战友给他念《苦难辉煌》中描写寻淮洲的这一段时,老人想起当年自己的这位杰出的指挥员老泪纵横。

  这是红军中一位非常得力、非常优秀的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