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回 政务会议
��时局稳定的,所以我们撤封了全国讲学书院数百间,起到了一定的政治稳定作用。”

  张丞相的报告得到全场与会代表热烈的掌声。

  接着是吏部尚书杨博作《关于改革科举考试的报告》。杨尚书说:“自从隋朝开创科举制度,至今已经历了千余年。在漫长的历史中,科举制度曾经起了很好的积极作用。进入本朝以后,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本朝自洪武三年起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构成了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庞大阵容。”

  杨尚书喝口茶继续说:“到了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

  杨尚书说到这里停下来了,台下纷纷议论起来。但是杨尚书用手指头敲敲讲台说:“大家停下来,待会儿大家还要讨论讨论,到底这个八股文好不好,这种八股文是不是需要改革一下。但是我还有话说。由于科举考试的内容是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而且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它就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考中做官后,只会按照条条框框办事,不会变化,办事能力差。”

  杨尚书最后说,希望全体与会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很好地讨论。

  接下来,张丞相要满丞相说几句话。满朝荐谦虚一番,说自己刚来朝廷不久,对情况不是很熟悉,就免了吧。可是张丞相一定要满朝荐说几句,跟官员们打个招呼,让官员们认识认识,于是满朝荐站起来带着童稚的话音说道:“全体官员们,我乃满朝荐,上湖南三塘驿人,蒙皇上见爱,被授予丞相之职。在此,满朝荐向大家问好!”

  金銮殿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官员们一边鼓掌一边琢磨:皇上怎么给一个娃娃授予丞相的职务?官员们内心嘀咕:看这满丞相打扮,活脱脱一个哪吒,莫非这满丞相是哪吒降世人间?大家正胡思乱想,又听满丞相说话了:

  “全体官员们,张丞相要我说几句话,说什么呢?刚才杨尚书说到科举问题,让我有了一些想法。首先,从今年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是不是有一个年龄限制。我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听人们说起科举考试的情况。听说科举考试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这怎么行呢?你七八十岁的老头子还去考举人考进士,你拿着那文凭还有什么用?带到棺材里去?你七八十岁的人早该退休在家,安度晚年,还去争什么功名?所以我认为,参加科举考试应该有一个年龄限制,不过这个年龄限制到多大,大家可以讨论,我本人的看法,六十岁以上的人不适宜参加科举考试,或者可以限制到五十岁。大家讨论讨论。第二是科举考试的内容是不是不要做限制。我的看法是,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