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节
�内心很平静。

  但是,当他得知自己女儿穆谊被封为巾帼大将军之后,忍不住老泪纵横。

  他的女儿,他的年年……

  她自就在军中,在军中长大,继承了他的所有的理念,最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为了守护国朝和百姓,战死在雁州大战中,最后还身首异处。

  作为一个大将军,属下的战死让他如失左臂右膀;作为一个父亲,自己最疼爱的女儿战死,那就等于剜了他的心。

  这种悲痛,如何言?

  但是他能理解年年的选择,她在战死的那一刻,必定是勇猛的无憾的,这一道封赏的圣旨,会让她名留青史,对得起她的牺牲。

  如此,他应该感到骄傲。

  可是,不管是悲痛还是骄傲,他的女儿,他的年年都已经不在。

  所幸,如今国朝大定,心底登基,第一时间送来了这封赏旨意,证明皇上心中是有国朝有士兵的。

  如果见到这道旨意,年年在九泉之下也会含笑吧?

  他一手举高手中的圣旨,身子却深深伏在地上,声音响如雷霆“臣谢主隆恩,愿我朝山河无恙,百姓永宁!”

  他替女儿接下圣旨,跪这山河无恙,跪这百姓永宁!

  在大安新帝登基昭告下的同时,在遥远的大雍都城,庆伯率领着缇骑,历尽万千辛苦终于生擒陆太后,正马不停蹄的赶往京兆。

  第1612章 番外二 陆太后(一)

  陆太后和正景帝集结五十万大军入侵大安,这是被迫无奈的孤注一掷,同样也是心存侥幸的奋力还击。

  这样的出兵人数,是倾大雍朝之力,成败在此一举。

  胜了,那么大雍朝就可以恢复往日的荣光;败了,那么原本就不断衰退削弱的大雍朝就会遭遇灭国的危机。

  这样出兵的决定,换作任何一个帝王,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

  毕竟,一个国朝的创立,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代人的心血,而且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想当初大雍立国,也是经历过无数艰苦困难才能够得成的。

  若是大雍的开国皇帝知道陆太后和正景帝作了这样的出兵决定,怕是会恨得从大雍皇陵里面跳出来。

  只不过,当初汪印他们在大雍皇陵里面躲了那么久,还能安然无恙,可见大雍皇陵的先辈们,当然没能够阻止陆太后和正景帝。

  陆太后和正景帝斗了那么多年,彼此有起有伏,但是在对付大安朝这一件事上,却奇异地达成了一致。

  陆太后对汪印及大安朝深恶痛绝,正景帝同样如此。

  这两个人恨不得大雍铁骑马上踏破大安朝,将大安疆土并入大雍的版图,届时不管是汪印还是其他人,都将是大雍朝的鱼肉,任由他们宰杀砍打。

  这是他们想象的情景,并且他们相信这个想象必将会化为现实。

  因为,在他们看来,此时出兵,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

  如今的大安朝,一国之君永昭帝突然驾崩,大安朝因此而动乱,这便是天时。

  韦皇后只知道夺权,本来可以平息军中的汪印被驱逐出京兆,如今不知所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