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节
��情况之下,北疆这个僻静小镇怎么会排挤这么一家人呢?

  他们恨不得把这一家人供起来,特别是在见到那个白发老人的时候,都会发自内心地尊称其为“直老先生”。

  现在,直老先生他们一家正在打包行囊,看起来是要离开此地。

  看到这样的情景,北疆这里的百姓都有些最近不安。

  一个年幼的学子前来问道:“直老先生,你们是要离开这里吗?”

  说话间,语气都有些哽咽了。

  直老先生一家教他们读书认字,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先生一家若是要离开的话,他们真是太舍不得了。

  听到这些话,严肃的老先生露出了一丝笑容,道:“我是要暂时离开这里,但是我还是要回来的,你们不用担心。”

  可是年幼的学子显然还是非常担心,趁机说道:“先生既然还要回来,那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留在这里不很好吗?我们都不舍得你。”

  白发老人那深不可测的眼神带着一身暖意,他摇摇头说道:“先生有一些事情必须要去做,所以一定要离开。”

  说到这里,这位老先生直起腰,远眺着远方,眼神复杂得难以形容。

  这些孩子对他都很情真意切,是真的希望他可以留下来,他也很想留下来,但是,他有很重要的事情去做,现在必须要离开了。

  他身边跟随着几个中年男子,这是他儿子和侄子,是帮着他打理绍文书院的人,也要跟着他一起离开。

  第1559章 曲家现

  “父亲,东西已经打点好了,我们准备起行吧。”白发老者身后一个中年男人这样说道。

  随即,细心地为老者披上了厚实的棉衣。

  在这一个偏远的北疆小镇,这里没有京兆华贵的大氅,却有厚实的棉衣。

  这些棉衣,都是用当地百姓所种出来棉花制作而成,并且,每年百姓们都会挑选出最好的棉花来做成棉衣,送给这位绍文书院的老先生。

  这是北疆百姓朴素的举动,代表着他们对老者的尊敬与爱戴。

  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教书育人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得到再多的尊敬爱戴也不为过。

  老者是绍文书院的精神支柱,但真正践行老者精神的人、书院不可或缺的教习,便是这位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身上穿着的,也是今年刚制作出来的棉衣,足以抵挡北疆这里的严寒。

  他们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八年,这八年的生活,已经在这个中年男人的生命轨迹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他们来说,八年时间,改变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八年前,他们经过无数波折,一路隐姓埋名,逃难来到这里的时候,觉山荒水凉,心中只余劫后余生的茫然和恐惧。

  真真应了那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已非旧山河”。

  然而,对当时的他们来说,还能感慨这么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已经是无比幸运的事情,也是无数人花费了无数心力才能得到的结果。

  接下来,他们按照那个人的安排,在这里扎根下来,还开设了一家书院。

  那个时候,中年男子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个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