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梅竹马
�上大规模的扩军备战,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相当一段时期张绣势力集团在中原主战场的主动权。

  但是如果对山越选择了缓和性的措施,固然短期之内张绣会见受极大的效益,使得张绣集团的军事实力具备逐鹿中原征略天下的资本,但是如果对外争霸战争一旦并不能如期取得预期的战果,比如陷入了长期的对峙和拉锯战甚至于战败,此时山越便会极有可能成为压垮张绣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直接导致张绣集团土崩瓦解的。

  现今对于这两种选择,张绣集团内部也分成了观点鲜明对立的两派。以大实权文臣袁涣袁曜卿大人以及大谋士陈宫为首的左翼激进派一再表示逐鹿中原时不我待,要求张绣积极率军扩充地盘势力,待袁曹决战之际袭取豫州、兖州等中原之地,“营救”献帝于许都,以成南北对峙之大局。

  相反的,以大主薄阎象和刘晔等右翼保守派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古训,希望张绣在将扬州整合为一块铁板之后再图王霸之事。

  在这场决策较量中,毫无疑问大部分的武将还是站在袁涣陈宫这一边的。毕竟对于武将来说,只有在战争中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只有带兵打仗才能获得升迁的功勋。

  但是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张绣手上。对于这个完全可以决定自己命运和数十万人生死的决定,张绣不得不不能像蕲阳之战前那样“果断”,而是进行了极为慎重的一次考虑。

  最终,张绣虽然没有明说自己的决定。但是现今张绣既然离开了寿春来这庐江准备南渡江东,却是很明确的表示了他的态度和立场。

  当然张绣并不必太过担心袁涣陈宫以及那些求战的将领的意见。因为有贾诩贾大夫的存在,这无疑给张绣加持了一个强权光环。

  虽然贾诩现在外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官职,只有一个光禄大夫的名誉性官号,没有像袁涣那样不仅自己贵为大郡郡守,还有诸如袁霸袁敏好几个族弟充任着张绣集团的高级官职,满门赫赫的权势。但是在文臣谋士体系中,却是没有一个人敢于对贾诩贾大夫的提出的意见表示不服。

  纵然毒士喜欢缄口不言,但是没人会以为,毒士“偶尔”的发言会等同寻常。不止一次的事实证明,若是没有贾大夫的洞晓全局和低调谋划,张绣现在绝对是死的渣都不剩,他们这些人也绝不会像今天这样高坐庙堂。

  尤其是陈宫陈同学,虽然常常与贾诩贾老头的意见相左,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快。但是自蕲阳之战后,陈公台却是成为了一名铁杆的挺贾主义者。每到自己的意思与贾诩稍有差别的时候,陈公台都会赶紧先闭门反思自己的思路和策略。

  有意思的是,陈宫陈同学每次经过好几天的闭门思虑之后,再次出门提出的谋略和意见都会与贾诩之意完全一致,并且因为贾大夫不喜多言,陈宫每次都会充当毒士之谋的解读者和具体的实施者。

  贾大夫其实不仅对其他人不喜多言,即使是对待最为亲近的张绣,贾大夫也时常保持缄口不言。当然贾大夫这么做可是有极深的含义的。现在每一次贾大夫对于张绣的所有问策都是先闭口不发表任何看法的。只有当张绣自己思考出了基本正确的战略谋划,贾诩这才会开口点评一二。

  对此,张绣想到贾老头的时候最深印象总是烧脑两个字。与贾诩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让张绣最为头疼却无可奈何只能不断唉声叹气挠头苦想的时候。

  只是时间长了,张绣却是喜欢上了这种大脑极速运转并可以直接从贾诩的表情纠正思维的感觉。

  慢慢的,张绣不再像开始时的那样,走进贾诩府邸时是犹豫踌躇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