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
��军,使其折兵损将,并一举将曹军赶出了淮南。

  这一次,重夺淮南控制权的张绣这一次却是主动致信刘晔,表示仍然信任刘晔治理庐江,主动承认自己仍有不足之处,愿意将原本的一年之期作废,任由刘晔决定去留。

  刘晔也回信了张绣,向张绣表示愿意与张绣再立一年之期,自己并不急着投奔于谁的问题。

  其实当时的张绣也是放不下刘晔这位大才的,刘晔只是一个提议,张绣便直接欣然准了,仍将刘晔当做自己的一方郡守来用。

  而时至现今,却正是张绣与刘晔第二个一年之期即将结束的日子。

  于是这回进皖城的时候,张绣才突发奇想了这么一出来检验刘晔的治理能力,但是其结果,却是张绣从不曾预想到的,也很让张绣心里甚不是滋味。

  鲁肃自然是清楚张绣的想法的。跟随张绣不过数月时间,诸葛瑾却是已经对这位主公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位正值英年的主公的想法经常可以用千奇百怪来形容,有时的言行举止不说其他人不明其意,而且连胡车儿等贴身亲将也是摸不着头脑。其心态性格也是极不稳定,有时仿若五六十岁的老妖精一般毒奸狠辣,也有时像十七八二十来岁的青年一般冒进青涩。

  言行举止不同寻常习惯了就好,心态性格的不稳定却是大问题。好在有贾诩这位老毒士在不断引导纠正着张绣,现在的张绣日常终于有点明君雄主的样子了。

  在鲁肃看来,虽然这位有点奇怪的主公的言谈举止越来越稳健沉稳,但是其层出不穷的新气想法却总是让人防不胜防,身在其中也使人脑洞大开。

  就好比之前从没有过的所谓“军事演习”,诸葛瑾和鲁肃两人当时还初入张绣幕府,去看时也只是看热闹的心态。但是一番折腾下来,往常很多只有实战打仗才能发现的优缺点和问题,经历着样一个比演练更上一层的所谓“演习”却是显露了不少。

  事后,就连袁涣等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的谏臣诤臣都不觉称赞其了张绣此举,不仅使得一众谋臣文官多少了解点军情实况便利了其日后对军政的处理,也直接使得张绣以及张辽等统兵大将把握住了战力情况,知晓了本部的优劣情况。

  当然最令人称奇的还是张绣提出的粮食计划经济。虽然说这个分配粮食的劳什子计划经济听起来不大可能实现,但是据阎象杨弘等文臣小规模试行之后,却是发现了其具有极高的可行性。最后实行的粮食供给制虽然基本上都由袁涣阎象舒邵等能臣制定改正和施行,但张绣开创性的思维和首提的胆识却是令所有人都大为钦佩。

  事实上,胸怀仁德的鲁肃和诸葛瑾能够很干脆就效忠于张绣麾下,张绣对淮南的治理和黎民的救赎是最大一方面原因。

  但是,越接触张绣,鲁肃和诸葛瑾就发现了张绣的特别之处。

  张绣贵为人主,却从不甚在意礼仪。因此在张绣面前,大多数文臣武将都是可以不拘小节的,可以不必上殿脱鞋、议事时文臣谋士也不一定要穿的一模一样的朝冠礼服,武将也不一定就要穿制式的甲胄。诸此种种,只要无伤大雅,不大冒犯特殊,在张绣面前都可过得去。

  当然,也有人固执地严守礼仪规范,非得繁琐穿戴正式才肯出府,跪拜之礼一样不少。此类人便是以袁涣袁曜卿为代表的清流派。

  另外,张绣接人处事也相当随和,为人君近两载,却从来没有严辞呵斥指责过哪个部将谋臣。哪怕这个臣子有了天大的过错失误,比如当初蕲阳之战纪灵指挥失当、以及后来广陵太守韩嵩一时大意被杨奉韩胤夺了郡县控制权,按照正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