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论
�来劝降的话,那就将其人扔进虎笼,让那畜生也饱餐一顿,待其肚圆腹饱不便动弹之际,叉将出来扔进釜鼎之内活烹生煮!”
一句一顿说完上面的话,孙权突然又是话锋一转,挪开视线故作轻松道:“不过既然是故友前来探望的话,那权也无所谓将那好动的畜生先杀后烹了。只是怕煮出来的肉不够鲜美,不足以待客!”
胡综听完孙权的话立即是大声放笑,半响笑罢之后才对着孙权回声道:“仲谋兄不光能猎虎,这烹煮之道也有见地,弟佩服万分。不过今日吾确实是得楚王之准才能以同窗身份见仲谋兄的,不过仲谋兄息怒,楚王并未让某捎带什么劝降之辞。”
听胡综提到“楚王”这个字眼,孙权的碧眼却是闪过一丝寒气,连带着语气也冰冷了许多:“既然不是劝降,那汝受了何命来见吾?”
胡综终于不再笑脸,正色高声道:“吾虽受楚王所托,但并不传达楚王之意。吾所要传达的,乃是汝长兄之遗命!”
我长兄的遗命?孙权却是听得懵了。
胡综刚才这句话故意提高了声音,周遭的吴国文武们也是听得清清楚楚,不觉心中疑惑:孙策不就是在孙权跟前伤重而死的吗?怎么还有遗命?
不等众人有所反应,胡综已经是从怀中掏出一封并不崭新但很完整的帛书,举过头顶朝着在场所有人振声道:“此乃桓王亡命遗书,上有遗命,特授孙氏子弟!既然眼下张公和东部先生两位大才都在此,诸位若是有质疑,不如先验真伪!”
桓王乃是孙策的谥号。孙权晋封吴王之后,首要之事便是立孙氏宗庙。于是追亡父孙坚为吴武烈王,追亡兄孙策为吴桓王。这些事情在早些时候便通告了各郡县,为楚军所知晓也不奇怪。胡综如此称呼,乃是避孙策名讳并表示尊重吴国宗庙之意。
胡综说完话,并不待跟前的孙权有何反应,却是直直朝着旁边江东二张走去,直接递上了帛书。
张昭和张纮对于突然蹦出来的孙策遗命自然是抱了很大的好奇和疑惑。尤其是身为孙策委以重托的首要顾命大臣的张昭,对于这封帛书更是惊疑万分。
这封帛书确确实实是孙策亲笔书写的,其保密程度纵使是孙权和张昭也不曾知晓过这封书信的存在。因为这封帛书正是孙策在自知命不久矣的情况下,让死战陵阳的孙河亲手交给张绣的那封!
江东二张在孙策起兵初期便是辅佐在其左右,一直位列江东文臣中的一二把手,加上两人本身都有极高的书法文学笔墨造诣,自然一眼便能分辨清这封帛书上的字迹是否摹撰,帛书最后的孙策私章是真是伪!
相互对视一眼,二张便是确定了这封帛书的真实性。接着便是看内容了。
这封比较简短的帛书只有两段意思,第一段正是当日让张绣冒出了一身冷汗差点肝胆欲裂的内容,而张昭正是当时参与谋划孙策假道伐虢计谋的一员,看见这一段阐释事实的内容倒是没太多惊奇之意。但是看到最后一段,张昭和张纮便是有些一时消化不了了。
张绣并没有改动帛书上的任何内容,因而帛书的最后一段正是孙策的原话。其主要意思就是孙策希望张绣日后能够放孙氏家族一马,高抬贵手留富春孙氏一条血脉。
孙策在帛书中的言语并没有任何的卑恭恳求之意,字里行间仍是他小霸王的骁锐风范,只是多了几分悲凉之意。帛书的最后只是希望张绣有些成王霸之业者该有的风范。孙策并不计较张绣袭夺他的江东基业,同样张绣既然坐稳了江南也没有必要对孙氏赶尽杀绝。
这些是�
一句一顿说完上面的话,孙权突然又是话锋一转,挪开视线故作轻松道:“不过既然是故友前来探望的话,那权也无所谓将那好动的畜生先杀后烹了。只是怕煮出来的肉不够鲜美,不足以待客!”
胡综听完孙权的话立即是大声放笑,半响笑罢之后才对着孙权回声道:“仲谋兄不光能猎虎,这烹煮之道也有见地,弟佩服万分。不过今日吾确实是得楚王之准才能以同窗身份见仲谋兄的,不过仲谋兄息怒,楚王并未让某捎带什么劝降之辞。”
听胡综提到“楚王”这个字眼,孙权的碧眼却是闪过一丝寒气,连带着语气也冰冷了许多:“既然不是劝降,那汝受了何命来见吾?”
胡综终于不再笑脸,正色高声道:“吾虽受楚王所托,但并不传达楚王之意。吾所要传达的,乃是汝长兄之遗命!”
我长兄的遗命?孙权却是听得懵了。
胡综刚才这句话故意提高了声音,周遭的吴国文武们也是听得清清楚楚,不觉心中疑惑:孙策不就是在孙权跟前伤重而死的吗?怎么还有遗命?
不等众人有所反应,胡综已经是从怀中掏出一封并不崭新但很完整的帛书,举过头顶朝着在场所有人振声道:“此乃桓王亡命遗书,上有遗命,特授孙氏子弟!既然眼下张公和东部先生两位大才都在此,诸位若是有质疑,不如先验真伪!”
桓王乃是孙策的谥号。孙权晋封吴王之后,首要之事便是立孙氏宗庙。于是追亡父孙坚为吴武烈王,追亡兄孙策为吴桓王。这些事情在早些时候便通告了各郡县,为楚军所知晓也不奇怪。胡综如此称呼,乃是避孙策名讳并表示尊重吴国宗庙之意。
胡综说完话,并不待跟前的孙权有何反应,却是直直朝着旁边江东二张走去,直接递上了帛书。
张昭和张纮对于突然蹦出来的孙策遗命自然是抱了很大的好奇和疑惑。尤其是身为孙策委以重托的首要顾命大臣的张昭,对于这封帛书更是惊疑万分。
这封帛书确确实实是孙策亲笔书写的,其保密程度纵使是孙权和张昭也不曾知晓过这封书信的存在。因为这封帛书正是孙策在自知命不久矣的情况下,让死战陵阳的孙河亲手交给张绣的那封!
江东二张在孙策起兵初期便是辅佐在其左右,一直位列江东文臣中的一二把手,加上两人本身都有极高的书法文学笔墨造诣,自然一眼便能分辨清这封帛书上的字迹是否摹撰,帛书最后的孙策私章是真是伪!
相互对视一眼,二张便是确定了这封帛书的真实性。接着便是看内容了。
这封比较简短的帛书只有两段意思,第一段正是当日让张绣冒出了一身冷汗差点肝胆欲裂的内容,而张昭正是当时参与谋划孙策假道伐虢计谋的一员,看见这一段阐释事实的内容倒是没太多惊奇之意。但是看到最后一段,张昭和张纮便是有些一时消化不了了。
张绣并没有改动帛书上的任何内容,因而帛书的最后一段正是孙策的原话。其主要意思就是孙策希望张绣日后能够放孙氏家族一马,高抬贵手留富春孙氏一条血脉。
孙策在帛书中的言语并没有任何的卑恭恳求之意,字里行间仍是他小霸王的骁锐风范,只是多了几分悲凉之意。帛书的最后只是希望张绣有些成王霸之业者该有的风范。孙策并不计较张绣袭夺他的江东基业,同样张绣既然坐稳了江南也没有必要对孙氏赶尽杀绝。
这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