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汉栋梁
�在蕲春庐江一线盯防江夏黄祖。而在寿春附近的可调用的不过张辽和高顺两部约十万人马。这十万人马也不能悉数外征,顶多出征六七万人马,在中原战场也就只能打打秋风。

  孙乾也明白张绣这些话所言非虚,也毫无漏处可寻。好在临行前刘备曾向他面授机宜,是故此刻孙乾仍保持着仪态,不慌不忙接道:“镇东将军切莫轻易悲叹。我家将军深明扬州疲敝之弊,但是此等诛曹良机时不可待,是故我徐州兵愿为此役先遣,并发两路大军,一主一辅。我家将军亲领主力战兵出泰山战兖州,做出与袁军会和姿态,尽力吸引曹军注意,而将军则可与我家张翼德将军兵合一处,趁势南略豫州遣轻骑偷袭许都,到时许昌有董国舅响应,自当一战而下。至此纵使曹操再有机谋权变,也是回天无力!”

  呵,居然提前被刘大耳看出了自己想要积蓄实力的想法,看来此次征伐中原,自己是推脱不掉了。

  实话说,张绣并不愿意现在就掺和进袁曹之争中。纵使现在的袁绍占据着相比历史上的更具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千万不能小瞧曹操的奸谋胆略。因此在张绣的预计中,两方很可能会闹个两败俱伤最后谁也奈何不了谁的结果。

  尽管历史上袁曹之战以曹操的辉煌取胜告终,但是此世,曹操的势力因为张绣的存在和刘备异军突起而遭到了极大的削弱。现在虽然仍有一战之力,但是实力相比的太过悬殊却是注定了曹操现在只可能有守势,而绝无攻势!

  举一个简单的事实就可以很直观看明白当下袁曹的力量对比了。袁绍军先发的颜良部,只是一个先锋前军,却有足足十万兵马。而曹操点齐了许都的所有兵马,才不过十六七八万兵马。全军压上却是都给一个区区的颜良造成不了绝对性的优势。

  是的,现在的曹操集团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对待袁军他们只能采取最保守的守势,而绝不敢有一点点多余的对攻之势。毕竟两边的底蕴相差太多,人家袁军最乐意和你打得就是对耗,哪怕每死两个袁军换一个曹军,这买卖都是很值的。

  话说白了,如果说现在的袁军对曹军有着千钧压顶之势的话,那么当下割据徐州的刘备以及盘踞淮南的张绣的态度取向就相当于那根至关重要的稻草。要么是给予曹军继续挣扎于生死一线的救命稻草,要么就是压垮曹操这头骆驼的那一根稻草。

  毫无疑问,刘备自然是站在袁绍那边的。准确点来说,谁站在汉室的对立面,刘备必然选择站在其对立。

  但是张绣不同。对于匡扶汉室这样的崇高梦想,张绣既没有兴趣也不敢担保自己能行,还是安心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卧薪尝胆隐忍待发的好。

  心里百般盘计,张绣开口道:“玄德公如此尽忠王事,张绣自然不能拖皇叔的后腿。再者又有董国舅居内响应,张绣更当出兵以救陛下于水深火热。只是此战事关汉室气运与陛下安危,出兵事宜当从长计议。孙先生来寿春不短时间了,不回去复命难免玄德公忧心,先生不如先回徐州,先向玄德公禀示我淮南愿出兵伐曹,然后容我调度军力,再行合力伐曹之事?”

  对于张绣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出兵表明自己立场和态度的抉择。按照目前的态势,天下舆论的主导权已经在袁氏的手中了,曹操掌控下的献帝和许都朝廷虽然名义上仍为天下人承认,但是若是一旦袁绍拒不承认刘协的正统性,四世三公积累的底蕴名望再加上当世的绝对实力的袁氏绝对能逆转天下人的风口。

  这种情况下,张绣也只能暂时顺从袁氏的风向而动了。但是现在的袁氏已经强大到了极点,若是再让打开中原的口子,那可就真的一发不可收拾了。到时候哪怕袁家都是一群不会思考的蠢猪,袁氏的百万大军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