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诱敌之计
��族豪强武装,正面相撞还真奈何不了张绣军。

  但是像贾诩这个级别的谋士自然不会出一个随随便便就被看穿了的计策的。说明白点,贾诩虽然不在城中,却是能够准确把握住那些宗族豪强首领的心理。在听说自家身家老小遭受生死存亡的威胁的时候,这些人绝对不会继续待在吴县帮朱治守城。那么他们肯定会不顾一切要求朱治主动出兵。

  而朱治此人,贾诩虽然了解不多,但是能够让孙策寄予了根基重地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有一定头脑的人物。而有点头脑的人,自然知道在这个江东无强兵的时刻必须依靠宗族豪强的力量才能保卫住吴县,那么自然不会甘心放一半左右的宗族豪强武装出城。

  于是,可以这么说,朱治只派三千炮灰出城作战,实际上完全在贾诩的预料之内。那么宋宪之败,也都是张绣一手导演的结果。

  这个时候贾诩的用心就体现出来了。你朱治以为吃个败仗就能吓得那些宗族豪强首领暂时不再要求出城决战,那我就给你个胜仗,看你怎么搪塞那些宗族豪强首领。到时候要是在人心振奋、军心可用的状况下你朱治再不出兵,那可就在那些宗族豪强面前说不过去了。

  这个时候也就无所谓朱治你看穿没有这是不是一个诱敌之计了。因为到了这儿你已经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出战。要是还想拢聚人心为你所用,哪怕吃一场大败也得出城再战一场!

  最后还是让毒士高估了,孙策任命的吴郡太守朱治并没有看出来这是个诱敌之计,反而一头狠狠扎进了张绣布置的口袋里面!

  于是在裴元绍完成任务回来之前,张绣军在吴县,已经占据了战场上的绝对主导地位!

  已经自我感觉和朱治做对手实在是有失自己身份的张绣,已经完全提不起来兴趣打下吴县了。偌大的一个吴郡,精兵强将居然已经被抽调到了这种程度,到底应该怎样评价孙策好呢!

  就在张绣准备着对已经丧失了精壮力量和士气军心的吴县最后一击的时候,吴县内部却是酝酿起了一个小小的漩涡。

  袁术家和江东孙氏是有很深的渊源的。与演义中大相径庭的现实是,孙氏的领头虎孙坚很长一段时间依附于袁家嫡子袁术。

  在讨伐董卓战争的前期,孙坚就帮袁术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使得袁术坐拥天下第一大郡。在与董卓军交战中,孙策也甘为袁家兄弟驱使,始终充任着急先锋的角色。

  然而孙坚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来的过人的能力战力却是使得袁术不得不采取了制衡措施,在后方给前线奋战的孙坚军时不时断粮断水拖后腿。而孙坚在因为缺粮吃了大败仗之后也开始对袁术心生不满,在孙坚得到传国玉玺之后,异心便油然而起。

  演义中对于孙坚因为传国玉玺而和袁家兄弟闹了矛盾最终导致关东联军散伙一事有详细描说。虽然演义也是小说的一种,但深究之后也可以发现未必没有可信之处。

  演义说,孙坚在打捞传国玉玺的时候,正好旁边自己的亲信部下有一个人是袁家兄弟的同乡。然后这个同乡出于私利,便主动向袁绍出卖了孙坚。

  这其中我们能够得到很多有意思的信息。一,孙坚确实得到了传国玉玺,不过看清了袁家兄弟和其他联军诸侯嘴脸的他,也不再满脑只想着勤王师、为王事!或许是还顾念着汉室,还是出自据为己有的心态,孙坚故意封锁了自己得到传国玉玺的消息。

  世上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事实证明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孙坚千算万算没有想到,最后是自己人卖了自己,也没有想到四世三公老袁家门生故吏满天下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