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
�地的情况也来自土地兼并两极分化,一些不愿意屈从的彪悍之辈啸聚山林,依靠劫掠地主过日子。于是地主们便修筑坞堡、训练私兵部曲自保。有城有地有粮,于是这便是“豪强”的来由。

  大的豪强,坐拥堪比小型城池的坞堡,拥有上千人的私人部曲,罩方圆百里田地,。小的豪强,修建个小土堡,家仆十余人,便处于一村之地的绝对统治地位。

  在中原,因为相互征战不休的诸侯十分需要坞堡里面的的大规模存粮和豪强手下的壮丁、成规模的贼寇因为要填饱肚子和本就存在的仇富心理,都对坞堡没什么好印象,只要不是名望甚高的世家大族,常常随意找个借口攻灭。

  但是在江东,因为一直少战乱,豪强地主的势力却是极为强大的。而且因为流民不断的涌入,势力更是膨胀到可以割据一方左右一方政权的地步。这种情况下,孙策正式承认了豪强地主对于部曲的私有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允许豪强地主公开正式武装自己、或者兼并其他豪强部曲,最重要的是可以世代相传!

  这世间哪有比承认自己是一方领主更大的恩惠?

  于是江东豪强争相归附孙策,孙策于是得以在短时间聚拢了众多文臣武将,手握重兵,风卷残云般席卷江东各地割据势力!

  孙策可以轻易一统江东,甚至按照现在的情势全据江南也不是难事,但是,想要征略北方,那却是极为困难的!

  因为孙策起势背后依靠的是江东本地地主豪强的经济与武力支持,本地豪强世族势力支持孙策的原因无异乎孙策能够巩固和扩大他们在江南的经济利益。

  比如我是一个吴郡的豪强,我支持孙策入主吴郡无非是因为他承认我可以公开拥有自己的私人部曲,从此我便可以正式武装自己保全家族。我是会稽郡的一个地主,我支持孙策的原因在于他占据了会稽郡我以后就可以免受严白虎等等贼寇的袭扰。

  诸如此类对于自身利益诉求的原因,江东的豪强地主们在新旧势力之间选择了更能代表他们利益的过江猛虎孙策!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评价说:“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孙策区区数千兵马渡江,却能在短短几年击败各自拥有数万兵马的刘繇和王朗。主要原因就在于刘繇王朗没有正确的施政纲领和得力的措施!不能有效处理江东影响力最大的阶层——豪强地主世族阶层的利益问题。既不敢削弱其潜在的威胁,也不能收为己用。最后豪强地主们便选择了少壮派势力代表——小霸王孙策。

  这便是孙策成功的原因,但是凡事都有利弊,凡事都存在矛盾。世族豪强地主对孙策的支持,可以使得孙策称霸一方,却也是他征略天下的最大障碍!

  没错,孙策目前所最为倚仗的,正是最能阻碍到他的。

  前面都说过,孙策之所以能够安抚吴郡、会稽郡,在于他的到了这两个郡内部势力最大的阶层的支持。而我们也有足够理由相信,在接下来孙策征略长江以南其他郡县——丹阳、豫章、江夏等等郡县的时候,也会得到同样的支持。因为这些郡县都和吴郡、会稽郡一样,地主田庄经济保持的很完整,传统地主豪强势力根深蒂固。

  但是之后呢,北方的郡县却是地主田庄经济遭到极大破坏的,豪强地主势力远远不如江南。就算能够支持孙策,起到的作用也是很小,根本不能和江东的豪强给兵还给粮一样给力。

  而更关键的是,此时孙策治下的江南地主豪强,在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