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张绣四大将
�里接见外使,那是极为上档次的。特别是当张绣坐在袁术耗费巨资打造的24k纯金镶宝龙椅,脸都不红的地说自己忠于大汉朝廷,满殿的文武顿时汗颜了。

  自从用智成功兵变、用谋成功杀得曹操惨败出淮南,张绣便顺理成章地恢复了他在军队中的威信。不仅因为张绣长时间不被察觉的隐忍待发引得诸如韩嵩袁涣阎象等文臣赞叹张绣有越王之风,而且因为张绣对兵变时机的把握,使得诸如贾诩陈宫这些谋士对张绣不得不重新审视评估,还有张绣在驱逐曹军时的欲胜先败瞒天过海引得张绣军所有将领倾心敬服。

  重新成为众人拥护者的张绣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接着重新树立威信的时机重新对麾下文武进行权责分配和位置迁动。

  首先确立了四大将。

  第一大将张辽。

  张辽不管是在蕲阳之战,还是寿春之战,无疑都是出力和立功都最多的,这点众人都是有目共睹的。每当大任,张绣首选张辽。就比如蕲阳与东营曹军的一战,就必须选一个步骑皆通的将领统率,张绣这个战场小白当时还是不堪指挥的,所以必须带上张辽来指挥。

  再比如最后追击曹军的那一战,就必须选一个对兵势很了解通彻的大将去追杀。这位大将必须分清曹军是否还有一战的实力、斗志,以及是否应该全力投入来击破曹军有限度的抵抗?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张绣自认为自己去不一定有张辽分得清,所以决定留下看陈策和廖化合围殿后曹军。

  张辽也确实没有让张绣失望过一次。看到曹军虽然返身抵抗,但是军械装备和斗志体力都跟不上,张辽决然投入一直处于耗损状态没有补充的西凉铁骑。最后虽然使得西凉铁骑再一次受到大的耗损,却是成功击溃了曹军心里最后一点残存的心理防线,到最后大有斩获!

  这些能力,绝非普通良将所能具备的,张绣军的诸多将领也不是没有自知之明之辈,都看得出来张辽比他们强太多太多,不管是武艺马术还是兵法韬略,都有大将风范。加上张辽为人谦和,全然不曾居功自傲,总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所以张绣军文武都是认可张辽这第一大将的名位的。

  第二大将则是高顺,兵法韬略方面高顺不曾输于张辽,两战功劳高顺甚至比张辽还要大些。比如蕲阳一战,在其他战斗都失利的情况下,高数敢于听取贾诩建议,当机立断反杀曹操统领的十万中军,加上其在蕲阳城杀伤的大量曹军精锐,些许挽回了一点张绣此战大败的颜面。寿春之战更是因为他率领的北军行动迅速,使得夏侯惇所部不能到达寿春宫。最后在夹击南城曹军时杀伤也甚重,伤亡也最小。

  但是高顺却自知自己的战功大大小小都有运气和有贾诩支招的缘故,比不得张辽一刀一枪血海尸山杀出来的艰苦,因此也是表示愿意让张辽做第一大将,自己二三四都一样。

  张绣自己是十分喜欢高顺这个可以说接近完美的大将的。无论性格品行、武技智谋、用兵韬略都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一流的存在,特别是这些只要有一个便可以算作良将的因素都集齐在了一个人身上,可谓完美!

  好在,这位接近完美的大将避免了历史上的夭折,现在更是为自己所效命!

  ……

  第三大将——纪灵,第四大将——张勋。

  实话说,这两位都主要是因为资历和声望才能做到这个位置。蕲阳之战纪灵所部接到了高顺的告急情报,但是却没有做出当即正面迎战突围的正确决策,而是躲开曹军西营人马北撤。却是正好中了曹操的布置,六万淮南军被埋伏,折损大半!

  寿春兵变当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