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一条致富路
>
  此情此景,让他们下定决心关心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

  晴风慈善基金会很快拿出了帮助他们的举措:

  山上布里村小学的108位孩子,全部接到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心小学读书。

  这些孩子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全有,都是家庭贫困、渴望读书的小学生。

  这108位孩子被统一安排在三个班,这个班被命名为“晴风班”。由晴风慈善基金会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直到小学毕业。

  像子洛那样年纪小的孩子,暂时还没法下山上学。

  因为记挂着她们,邓毅他们再次上山去了布里村。

  这次,他们准备更充分。

  首先要感谢他手早的镜头。

  当时。

  他用镜头拍摄到了这里的一群孩子,在低矮的茅草房里上课,以砖头为桌、以大地为椅,这些真实记录着当时六盘水孩子教育状况的珍贵照片,后来被带回蓉城办了一个摄影展,并引起很大震动。

  特别是引起了她的注意。

  邓毅不禁想起那个眉眼弯弯,如仙子下凡、气质出众的女子。

  是她,几年内跑遍了川省全境。捐建了上百所小学、中学。加固、翻修了数百幢教学楼、图书室、操场。每年用于教育捐助支出高达上亿元。

  就是这么一个慈善家。

  虽然人极美、心极美,却低调得令人发指。&21434&21437&32&32508&33402&25991&23398&32&107&97&110&122&111&110&103&121&105&46&99&99&32&21434&21437

  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从不抛头露面,也不接受公众捐款。

  曾有富二代、官二代等公子哥公然表态追求的,最后都哑然失声。

  也曾有富豪大款一掷千金想借捐款来认识她的,最后都无疾而终。

  给这位美女慈善家顶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但是,就这样的一位大人物,主动找上邓毅,主动要求和他一起去大山深处见见这些孩子们。

  下午4点多,邓毅和杨玉晴一行到达布里村的时候。

  孩子们列队欢迎他们,看来6月的匆匆一见,还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着这些10岁以下的孩子,邓毅的心酸酸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唯有把镜头对准他们。

  为了改善三年级及以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晴风慈善基金会已经在山上新建了一所新学校:白色的大门,里边有个近400平方米的院子,三间新建的教室,锃亮的黑板。虽然屋里的课桌依然斑驳,但是条件还是改善了不少!

  看到这些改变,邓毅欣慰地露出笑容,对杨玉晴道:“杨会长,我特别相信‘图存记忆’这句话。您看,所有的情节全在这些孩子的脚下。以后看到这些照片,可以说明我们走进六盘水的这种情景,在泥泞的山路上有一群这样的孩子。”

  “是呀,摄影是一个工具,可以上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孩子,奉献更多爱心。”杨玉晴笑眯眯地说。

  在她身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们一边分发助学物资,一边应道:

  “邓老师,就是从您摄影影展上看到了那些照片,我们才知道,世界上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