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谣言智者
��隐隐放了心:要他能耐到那个份上,他对他的防备,可又须得上一个台阶了。

  “那就再议吧,”皇帝说,“正名——又怎么个正名法?”

  这回换了萧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臣为陛下贺!”

  “贺?”皇帝被他绕糊涂了,“贺从何来。”

  “厉者砥砺也。”萧阮只说了五个字,皇帝心中一阵狂喜。

  “厉”并不是个吉利的字,它有祸患、灾难的意思,诗经中说“降此大厉”;又有恶鬼的意思,比如《左传》记载“晋侯梦大厉”;还指瘟疫,恶疮,春秋时候刺客豫让为了报仇,就曾经以颜料涂覆其身,看起来像是长满了恶疮。

  而萧阮说到“砥砺”,是“厉”字的本意。

  假使帝王是刀,则皇后为磨刀石,能使之砥砺奋进——这样的寓意,自然吉祥至极,当得起这个“贺”字。

  转念却道:“卿不是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么?”究其实,祥瑞和凶兆并无差别,都是怪力乱神。

  萧阮应声道:“谣言止于智者,奈何天下不智之人何多。”

  皇帝:……

  这句原来应在这里。果然滴水不漏。智者不信鬼神,但是天下蠢货多了去了,对于蠢货,就须得用蠢货的法子,那对付聪明人呢?

  皇帝看住萧阮,并不催促。他知道他定然还有话说。但是这个话,只能他来说,他不能开口,甚至不便接口。

  仓廪实而识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大多数百姓辛劳终日,不过勉强糊口,哪里有这个闲心、这个功夫、这个见识去探知视野之外的事。所以天子择后,于皇家、于权贵是天大的事,于天下百姓,则无足轻重,不过坊间笑谈耳,拿个祥瑞已经能够镇住大部分人。

  相形之下,朝中衮衮诸公就没这么好糊弄了,这个理由,远远不足以让他们闭嘴。

  他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比如……他的母亲。母亲属意姚氏女为后,在洛阳高门,不是秘密。母后掌管六宫多年,这次皇后进宫,接引女官又是她的贴身婢子,要说皇后出事,是母亲指使,想必无人不信。

  ——如果不是没有证据,连他自己都会信。

  把矛头引向母亲,还有额外的好处——谁家没有待嫁的女儿?谁愿意女儿出嫁遭此算计?如果洛阳高门真信了是母亲一手安排,虽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反弹,但是长远来看,人心向背,可想而知。

  忠臣孝子——自古忠臣必出自孝子之门,所以无论天下如何改朝换代,忠臣孝子四个字,始终为人君所推崇。在“孝”字重压之下,皇帝不可能真把母亲怎么样,但是他从来都不介意挖母亲的墙角。

  正因为他从中受益,所以这个话,万万不能出他之口。

  皇帝这厢思忖,就听见萧阮说道:“十年之前,我父亲北来,蒙先帝不弃,以长公主妻之;八年后,我又奉母来奔,无论先帝、陛下,还是太后、母亲,都待我甚厚,我日夜思之,不能安寝,只恨寄身洛阳,一闲人耳,无以为报。”

  式乾殿很大,很静,直到初夏清晨喧嚣的阳光铺满了它。在眼底,萧阮脚下,匍匐一个小小的影子。恍惚一个折腰的影子,淡得像一抹轻烟。皇帝从未这样清楚地意识到,京中人人交口称赞风华第一的宋王,其实是个走投无路的落魄王孙。他从来都是,只是极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

  陡然生出的惺惺相惜,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