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第六十五章
很难得到两边真正的信任的,按理说来嬴政、吕不韦都会对他有所疑心。

  但好在嬴政对李思的信任由始至终,未曾动摇……嬴政能做到用人不疑,眼光奇准,大概也是他能成就帝王之业的重因。

  当然嬴政如此相信李思,李思也是私下做了不少功夫的,用楚怀王疑心疏远屈原而楚国衰,赵王疑心廉颇而赵国败等等实例隐晦不断告诫秦王一个道理……君臣若不能齐心,便大业注定失败。

  嬴政深晓明理,得成大业必须无条件信任李思,正如秦孝公信任商君那般,无论其中有多少非议之声,力排众议用君信君。

  同时李思小心翼翼奔波在相府,遇到了半年前在街市上侮辱赵高兄妹的那几个食客,他们听闻李思第一次去招贤馆就说动相国赶走了某个谋子,对李思又惊又怕。

  那些个食客再怎么私底下说她坏话,表面上也是巴结讨好李思还来不及。

  有次李思正好又撞见那几人欺负相国府上另一位韩国门客,那位韩国人名叫郑国。

  李思知郑国心里也愤恨那些恶徒,便与其商议将计就计,引得吕不韦来撞见他们行恶,李思再赞美几句吕不韦,指出恶徒的恶行。

  “相国仁厚为怀,礼贤下士,可太过骄纵,致其放肆。府内欺人,府外恶霸,令相国声誉受损,百害而无一利!”

  听了李思之言,吕不韦当即愤怒令人将这些作恶多端的食客拖下去打断了腿,并赶出了咸阳城。

  令李思惊喜的是,来自韩国的郑国,是韩非的旧识,于是李思与郑国相谈甚欢,结了朋友。

  通过郑国帮忙,李思认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个人便是嫪毐,今后能与吕不韦分庭抗衡,制约相国的太后男宠。

  “嫪毐兄,在下李思,有幸相识。”李思是费了心思认识他的。

  “哦,不敢不敢,久仰李思先生之名。”嫪毐此时不过是吕府的普通门客,李思有爵位在身,嫪毐放低了姿态迎合。

  李思打量了一番嫪毐,身形健壮,五官端正,他会些拳脚功夫,能单手举起百斤大石。

  郑国想不明白,李思为何对身无特长的嫪毐有了特别的关注,郑国等人眼中,嫪毐除了力气大点,没什么优点。

  李思时常约见郑国、嫪毐私下闲谈,如此三个人关系也算和谐。

  嫪毐面相看着敦厚老实,接触之中,李思也摸透了他的一些性子,是个有野心的人。

  荀老夫子今日讲的课题是有关“天论”的,这是荀子最具独特见底的思想——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荀卿坐在高台上,高声道,“天道是不能干预人道的,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

  与其迷信天的劝慰,不如利用规律主宰万物,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学子们听得很认真,李思却走神开起了小差,并不是荀老夫子的讲解不好,而是就那么些道理讲来讲去,听得累赘。

  当然这个时代荀子提出这样的见底,已是很了不起,古来诸侯尊崇的都是“天命不可改”的道理。

  李思学得快,很快参悟了荀子的思想,想着空暇时间应该去多多研读兵法和改革有关的书籍,她并不是“儒家遵循者”,自然希望能尽可能参透融合百家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