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入京
��完全一副伺候未来主子的嘴脸,讨好地道:“姑娘的身子如今可金贵着,这回去京城,您可就要生发了呢!”
“呵……”
简宁抿嘴一笑,“面圣的确是人生幸事,我一介女流竟能面见天子,当真是光宗耀祖之事。”
说罢便是将拿出几张金叶子,道:“这些日子多谢公公照顾,云舒愚笨,到了京城人生地不熟的,少不得还要麻烦公公。”
“哎呀,姑娘客气。”
吴公公嘴里喊着客气,手却不客气,将金叶子拿去收好,笑着道:“姑娘以后是贵人了,能替您办事是小的荣幸。”
说罢又挤眉弄眼地道:“咱们万岁爷还是头次夸一个女子呢。”
“陛下身为天子,什么样的女子没见过?怎会头次夸奖一个女子?”
简宁有些好奇地问道:“再说陛下还未曾见过我,如何夸奖?”
“陛下看过您的书啊!陛下说过了,您能写出射雕必是奇女子,还说您一定好看呢!”
简宁嘴角抽了下,这算是yy么?
吴公公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道:“陛下对宫里的娘娘都没兴致,姑娘若是入得陛下眼,那以后可就是这个了!”
他竖起大拇指,一副“我看好你”的表情。简宁打了个哆嗦,忽然想起自己前世看到的一些资料,有研究表明,正德的皇后夏皇后一直到死都未与正德行敦伦大礼,而那些后宫的妃子正德更是看都没看一眼,就搬出了深宫。
去了豹房后,他四下搜罗民间美女以及娈童,还与不少男子同吃同住,因此有史学家分析,正德可能身有残疾或者干脆就是个同志,广募美女不过是障眼法……
如果是那样的话……
简宁的目光深沉了起来,吴公公见她不说话,只以为她是在害怕,便是安慰道:“皇爷其实和善着呢,只要顺着他老人家的心意,不会为难您的。”
简宁回过神,神清气爽地福了福身,“多谢公公指点,来日必不忘公公恩德。”
吴公公连连谦虚,可脸上那笑容却是怎么也止不住。能不能上位过好日子,全看会不会做人,自小入宫的吴公公深谙此道。
又过了好几日,海上的漂泊之旅总算结束。踏上土地那一刻,简宁都有种不真实感,脚下似有种晃荡感。
总算是到了!我还活着,没淹死在大海里!简宁松了口气,提着心在这一刻总算是放了下来。
稳了稳身形,她便开始四处打量。只想象中的京都卫星城的繁华并未出现,入目处都显着几分单调孤寂。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纪念由此起兵的靖难之役,便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这会儿的天津担任着屏障京师的作用,明朝在此设立了卫所,建立了城墙,然而,在这样一个地方,却是没有地方行政机构,全由指挥使司等军事衙门所管辖。
简宁一边听着前来迎接武官介绍,一面在心里感叹。若是开海,天津又岂会是这模样?再联想起日后的历史,想起这盛世背后的山河日下,便心有戚戚。
心里不知有什么东西冒了出来:若是能得天子赏识起码也是好事吧?有了这样的靠山,自己若是写一些海外见闻,让明人意识到海外金山,也许农民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又也许中国�
“呵……”
简宁抿嘴一笑,“面圣的确是人生幸事,我一介女流竟能面见天子,当真是光宗耀祖之事。”
说罢便是将拿出几张金叶子,道:“这些日子多谢公公照顾,云舒愚笨,到了京城人生地不熟的,少不得还要麻烦公公。”
“哎呀,姑娘客气。”
吴公公嘴里喊着客气,手却不客气,将金叶子拿去收好,笑着道:“姑娘以后是贵人了,能替您办事是小的荣幸。”
说罢又挤眉弄眼地道:“咱们万岁爷还是头次夸一个女子呢。”
“陛下身为天子,什么样的女子没见过?怎会头次夸奖一个女子?”
简宁有些好奇地问道:“再说陛下还未曾见过我,如何夸奖?”
“陛下看过您的书啊!陛下说过了,您能写出射雕必是奇女子,还说您一定好看呢!”
简宁嘴角抽了下,这算是yy么?
吴公公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道:“陛下对宫里的娘娘都没兴致,姑娘若是入得陛下眼,那以后可就是这个了!”
他竖起大拇指,一副“我看好你”的表情。简宁打了个哆嗦,忽然想起自己前世看到的一些资料,有研究表明,正德的皇后夏皇后一直到死都未与正德行敦伦大礼,而那些后宫的妃子正德更是看都没看一眼,就搬出了深宫。
去了豹房后,他四下搜罗民间美女以及娈童,还与不少男子同吃同住,因此有史学家分析,正德可能身有残疾或者干脆就是个同志,广募美女不过是障眼法……
如果是那样的话……
简宁的目光深沉了起来,吴公公见她不说话,只以为她是在害怕,便是安慰道:“皇爷其实和善着呢,只要顺着他老人家的心意,不会为难您的。”
简宁回过神,神清气爽地福了福身,“多谢公公指点,来日必不忘公公恩德。”
吴公公连连谦虚,可脸上那笑容却是怎么也止不住。能不能上位过好日子,全看会不会做人,自小入宫的吴公公深谙此道。
又过了好几日,海上的漂泊之旅总算结束。踏上土地那一刻,简宁都有种不真实感,脚下似有种晃荡感。
总算是到了!我还活着,没淹死在大海里!简宁松了口气,提着心在这一刻总算是放了下来。
稳了稳身形,她便开始四处打量。只想象中的京都卫星城的繁华并未出现,入目处都显着几分单调孤寂。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纪念由此起兵的靖难之役,便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这会儿的天津担任着屏障京师的作用,明朝在此设立了卫所,建立了城墙,然而,在这样一个地方,却是没有地方行政机构,全由指挥使司等军事衙门所管辖。
简宁一边听着前来迎接武官介绍,一面在心里感叹。若是开海,天津又岂会是这模样?再联想起日后的历史,想起这盛世背后的山河日下,便心有戚戚。
心里不知有什么东西冒了出来:若是能得天子赏识起码也是好事吧?有了这样的靠山,自己若是写一些海外见闻,让明人意识到海外金山,也许农民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又也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