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武安会
��。

  郑旭作为这次聚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颇为头疼,找上了东平书院的欧阳德,白鹿书院的马生绪,红玉书院的孙婉婷一同商量着如何活跃气氛。

  欧阳德作为东平书院的发起人自然不愿意听着郑旭号令,其他两个人则是表示无所谓全凭安排,一时间两人是争执不休。

  原因就要说到两个书院的文气之争,东平书院立足东平城百余年是东平城最有底蕴的书院,以城名为院名足以见其气魄和底气。

  而东武安书院则是东郡武安司一力主张建立起来的,多用于武安卫的培养,以及选拔人才,颇受郡守支持,近年来已经超过了东平书院,因此两家是彼此一直有些对立的存在。

  郑旭和欧阳德争执的倒不是活跃气氛的事情,而是这宴会如何命名,古有书圣的兰亭集会,今人的宴会未必差于此,因而这以什么命名牵动着东平城的文气归属。

  郑旭觉得这宴会在武安书院举办自然得名为武安会,借着武安司的名头更为响亮,必定会被人广为传唱,想想东武安诗会这名,郑旭就觉得气派。

  然而欧阳德却不这么认为,执意要命名为东平会,也是在这里据理力争,不肯退让。

  眼见这原本和谐的诗词酒会就变成了一场闹剧,马生绪和孙婉婷则是想到了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这次聚会以文会友,不如以此为准,两家书院各派才子佳人对词,作诗赋,他们两家共判高低,胜者命名。

  此法一提正中欧阳德下怀,欧阳德早已经想到此处此时竟是早早准备好了,登时提议以梅花为主题,诗令论高低,这欧阳德说完这个之后又添一个提议,“郑兄,我知道这武安书院以武会友,因此不能过于重视文采,所以不如我们再来个武会。”

  郑旭听完有些心动,心想着这书院的武人较旁人更为出色,这武会一场还不手到擒来,直接点头同意。

  这欧阳德也是留了个心眼,他找的也是位东平城有名的少年高手,正是在东平书院学习的程家二少爷程一天,这程一天是主动提出参加酒会,欧阳德哪敢得罪只好同意,并按照这程一天吩咐设下这圈套,只等着武安书院上钩。

  只不过他并不清楚程家和宁安有过冲突,只是按照吩咐办事,欧阳德又开口道:“但是你们这武安书院高手如云,我东平书院自然是吃些亏的,不如由我们的人来选择对手如何?”

  郑旭听了之后也是欣然答应,四人走到众人之间大声宣布了这次比试的内容:文试为诗词,武试则为比武,武试为三局两胜,若是两院各取一场,则派一文武双全之人分别文试与武试。

  此事一说满场沸腾,两院才子都想着代表书院参加比试,个个是自命才情不凡,至于白鹿书院的人比较少也没有参与的心情,和红玉书院的一群佳人坐在两旁等待着比试。

  两院皆是分开商议着对策,郑旭喊来了几名才思敏捷,善于行酒令的学子,几番商议之后选定了三人,除了郑旭外还有两人分别是蒋宇和金严,东平书院则是欧阳德、张芳平、霍京。

  三人选定之后与东平书院相对而坐,文试是交叉而对,以梅花为题只做一句便可,从郑旭为先,依次交叉作诗。

  只听见郑旭先开口道:“纵横笔阵知强弱,留与游仙客咏梅。”

  之后则是欧阳德的诗“见梅不见故人面,空咏梅花如故人。”两人诗句一出台下是纷纷叫好,宁安听着也是津津有味,仰头喝了一口温酒,拍手叫好,刘山则是听不出所以来,因此也不发表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