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暴风起(上)
��历史上一样于1894年就英年早逝,不过郑鹰给他安排的助手孟宁却于1895年首先完成了第一台商用化无线电报机的实验。在北京,刚刚成为皇帝的郑鹰在临时办公的中南海亲眼目睹一台无线电报机发送了电码西山天气如何?”

  两分钟后,电报机的笔头刷刷刷划出了长长短短的电线,译电员在译报的格子纸上抄译了电报码字,朗声说道天气清朗,微风。”

  三年后,中华帝国皇家电报公司已经在世界主要国家注册了无线电报的专利,并开始销售各种型号的民用无线电报机。

  当然,真正高性能的军用和政府用无线电报机是留下自用的。多年来,由于持续不懈的努力,商业利益的刺激,尤其是皇室产业内部向来鼓励乃至强迫竞争,五年后皇家电报公司拆分,新成立的三家公司分别由不同的皇室产业基金持股,并有社会股东加入,彼此展开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面竞争。

  在竞争之下,中华帝国电报机的小型化和远程化成果斐然。在其他国家的无线电报机还只能用于大型船舶,在军用方面因为笨重和脆弱而只能配属到军乃至集团军一级之时,中华帝国的无线电报机已经配属到师一级,并且装备到了各型中等船舶和大型飞艇之上。

  广泛装备的无线电报机,进一步刺激了密码体系的蓬勃发展。由于郑鹰和他的学生们对此都极为重视,中华帝国内部提出了“第二空间情报”的概念,把无线电报情报收集列为与实体情报收集并列的重点。

  1896年,在原有的镇国军情报分析组基础上,在陆军总参和海军总参的通信部门之下成立了专门的无线电报破译与反破译部门,国防部也成立了类似机构,而皇帝郑鹰则秘密成立了最高密级的密码破译部门“天网”。

  多年来,这些密码破译部门默默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破译各国的电报密码。

  五年前,大清洗导致部分国防部和军方高层叛逃俄国,带走了关于中华帝国密码破译的一鳞半爪,立刻引起了俄日等国的恐慌和重视。俄国历来不缺少数学天才,日本在数学方面也不是弱者,很快,他们也改进了的密码体系,尤其是建立了初步的密码分级体系,把外交密码和陆军,海军密码分开,内部也依照电文的重要性启用不同等级的密码。在开战之后,他们也立即更换了密码,以防止之前的密码被破译导致影响军事行动泄密。

  但这一切,还是无法难倒中华帝国的密码破译天才。

  密码分析,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概率分析体系,使用频率分析来解密电报是最为普遍和经典的分析方式。中华帝国的密码体系建立在最普遍化的字母文-英语之上,加密理念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算法-密钥-密文以及二次加密的层次。

  俄国密码并没有使用英语,而是以俄文为基础的电文,是一种西里尔字母和语法的密码。为了破译俄国密码,中华帝国除了早就输送一批专才在俄国大学就学数学和俄语外,就是直接特聘一些归化的东欧犹太数学天才。

  原本战前对俄国密码的破译已经有了头绪,但一开战,俄日两国都更换了新密码,之前的工作虽不能说打了水漂,但重新费一番功夫也是难免的。

  既然是概率分析,积累必要的电文就是必须的。战争到目前已经进行了四个月,最近一段,由于俄国方面发生了战略战术方面的争执,海参崴的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指挥部,蒙古的克罗帕特金指挥部,伊尔库茨克的沙皇行宫以及圣彼得堡的俄国政府之间电报往来频繁,累积的素材终于开始逐渐导致质变。

  这些密码破译天才已经模模糊糊地意识到,正在逐渐接近那个转折点被昵称为“大伊万”的俄国密码,距离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