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落款太明显是会掉脑袋的(修)
p;核雕界将陷入一片难以置信。

  核雕收藏界将陷入一片目瞪口呆。

  不过,老祖宗云:盗亦有道。根据系统的要求,仿造也不能没有底线。纵然仿造得再逼真,也得留下一处标记。

  以告诉被骗者:这是赝品。

  当然,能不能发现该标记,只能凭本事。

  秦淮就在想,该留下什么标识,来彰显身份呢?

  随即,秦淮‘邪魅’的咧了咧嘴,他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标识地点!

  ……

  三天转眼即逝。

  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核舟,完工了。

  商雅凑着脑袋观看: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核舟记》中的描述,一应俱全!

  商雅俏脸上已经仅剩错愕。想开口夸赞,值得称奇的细节多得过分!

  不过,这枚核舟的些许部位出现了细细的裂纹,裂纹中落满灰尘,岁月的痕迹十分明显。

  这个工序叫做老。

  身为一件明朝时期的核雕,它在保存的过程中,会氧化,会有损坏。

  所以在雕刻完成之后,秦淮利用它自然的纹理趋势,伪造了一些天然裂缝,人物细节处,也施加一些磨损。

  再辅佐一些做老技术。

  如此一来,这枚核舟,终于成为了一件‘古董’,身上古意嫣然。

  它本来就是天启年间的核桃原料,再加上系统出神入化的仿造技术做老,秦淮敢保证,连现代科技都鉴别不出真伪。

  喂一的玄机,就是船舱壁上悬着的蓑笠。

  这蓑笠可以转动,甚至可以取下来。

  但秦淮用核桃废料雕了一枚木螺丝,将蓑笠栓紧在船体内壁。

  如果不是特意拿工具拆,蓑笠是绝对取不下来的。

  而小指甲盖大小的落款,便雕刻在蓑笠后面!

  这个落款非常骚,被发现的可能性是零。

  但系统也默认了,这并不算违规犯规,因为落款这种事情,一旦没弄好,可能会有杀身之祸:

  据史料记载,明代有位玉雕宗师名叫陆子冈。

  他的玉雕技艺冠绝一个时代,至今仍属绝技,难以仿效!

  因为技艺精湛,名气也惊人,陆子冈经常被皇帝宣进宫。

  有一天,皇帝让他作一把玉壶。但要求不能在上面留名。

  陆子冈不愿意:‘不留名字就不雕。’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