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老电影
可鲁老二这个大麻烦白客又插不上手,他该怎么帮大哥解决呢?

  回到这个小学生的时代,白客最怀念的是各种集体活动。

  比如加入少年先锋队,在队旗下听着队歌宣誓的那一刻。

  再比如到工厂、到田间劳动。

  还有运动会、郊游等等。

  最喜欢的还是组织看电影。

  1980年这一年,电影院里的电影格外丰富。

  几乎每个星期都可以不重样地看到新电影。

  当然,这一年的电影大多有伤痕文学的味道。

  像《巴山夜雨》、《第二次握手》、《恶梦醒来是早晨》、《迟到的春天》等等。

  甚至像一些刑侦电影都是伤痕文学的底子。

  比如《戴手铐的旅客》、《405谋杀案》等。

  上一世的这个时候,白客是不喜欢看这种电影的。

  但眼下,重看这些老电影,却每每热泪盈眶。

  而其他的同学们则在一旁说说笑笑,或者打着哈欠。

  这些对往事无限缅怀、透着淡淡忧伤的电影固然有些文青。

  但它们确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比如像老何这样,十年动乱期间,老婆孩子都被搞死了。

  还有像江希香这样永远长眠于柏油马路下,灵魂遭到无休止的践踏。

  悲伤你觉得矫情,忧伤一下总可以吧?

  当然,这一世,白客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喜欢看简单粗暴的武打片儿。

  比《少林寺》还早的准武打片儿就是《红牡丹》。

  从电影院出来后,同学们就开始比划起来,白客大声呵斥着,好不容易才把大家归拢到队伍中来。

  一周之后,学校又组织大家看《苗苗》。

  看完之后,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

  姜黎黎好看还是苗苗好看?

  为此还形成了两帮脑残粉,没事辩论一番。

  其实白客更喜欢看一些老的译制片儿。

  1980年的电影虽然很多,但它们的艺术水准都不高,绝大多数都没达到《小花》的水平。

  眼下,县城里有两个电影院。

  一个是南街附近的老电影院。

  一个是人民路上的新剧场。

  这新剧场是东山建筑队修建的,所以文化馆的人长期跟白客保持着友好关系,没事就送他几张电影票。

  有那么几天,新剧场演老片子《叶塞尼亚》,白客就领老爸老妈过来看,有心给他们当一下灯泡。

  白策倒看得津津有味,秦咏梅却看得哈欠大口的。

  电影结束了,她都没搞清楚讲的是什么。

  只是当白策在前面大步流星赶路时时,她笑嘻嘻地喊:当兵的,你怎么不等我了?

  过了几天,白客又给老妈弄了两张《戴手铐的旅客》,这一回她真看得津津有味,好几天都在用走调的嗓音哼唱“梦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