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虫群构建——思维篇
��个成本就只有1进化碎片,但想想以后宇宙大战,每一场战役投入的虫子数量那可是都是以亿计的,不说要烧多少碎片,难道他还能把每只虫子都看一遍?

  所以,终衡要做的,就是将两者的优势集合起来。

  虫群的主体思维模式,依然是地球式的,因为终衡要制造出虫群在这方面只能用社会性昆虫蚂蚁,蜂类的基因,但是他在里面加入了许多其中编纂有特殊信息的具有一定智慧的个体作为队长指挥特定小队的战斗。

  每支小队大约在50只到100只左右,每10支小队凑一个中队再配一个“中队长”,以此类推一直上去,直到作为虫群背后大boss的终衡这里。

  为了防止由于队长意外阵亡导致所率领的队伍失去控制,终衡还在虫群中夹杂了很多备用个体,平时不参与指挥,但是原先的指挥官挂了后会马上顶上,级别越高备用个体就越多。

  而如果它们也挂了,依然没关系,因为1只控制100是往保守了算的,实际上的数目要比这个高两只三倍,如果队长和备胎都挂了,虫群会自动并入其它的队长麾下。

  除此,这些天的研究中一个无意的发现让终衡获得了让虫子的智慧提升的钥匙。

  这得从一种非常普遍的生物本能说起——学习性行为,就连草履虫这样的单细胞生物都有。

  昆虫的记忆很短,但是它们不妨碍它们也有这个概念在初中课本中就有的能力,打个通俗的比方便是如果在在一个玻璃盒子里放一只蚱蜢,一开始它能看见外面并会向外猛跳,但是因为玻璃壁的缘故总会被因为碰壁被弹回来,在反复碰壁n次后,下一次再把它扔进这样的环境里,除非受到刺激,蚱蜢就仿佛记住教训了一般,再也不会试图跳跃逃走了。

  操控印记有一个神奇的功效,那就是所有被打上它的虫子,只要印记的保留超过一段时间,都会由于学习性行为将印记中的信息保留下来并接着执行,比如一只蟑螂被下过每天某个时间段绕盒子爬三圈的信息,操控印记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即使撤销了它也会保留这样的行为。

  再配合一个意外的发现,那就不得了了,简直是史诗级的。

  虽然并没有把它摸透,但它简直是对进化之程中一个最复杂的问题的回答的一鳞半爪

  ——记忆遗传。

  虫类身上,甚至高等至部分爬行动物都存在着这种现象,它们一出生就会捕食,筑巢,期间所需的技术含量不比哺乳动物低,但是却无需像哺乳动物一样要靠父母辈带,即使处于人工饲养条件下也不会退化。

  其原理究竟是什么?

  这背后还有一个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更复杂的问题——凡事总有第一次,生物是从低等进化至高等的,这些记忆都是随着进化出现的而非一开始就有的,有些生物只以捕食另一种单一的生物为食,第一批生物是怎么拥有这些能力并将它们一代代记录下来流传下去的?

  在对能力的摸索,终衡感觉自己可能有了一个丢出去简直能颠覆科学界的发现。

  这得从一只蟑螂说起。

  它是构建虫群之网前用来测试巡逻路线的,接受过操控印记但没有感染不死细胞,后来交配留下了子代,直到前一阵子孵化后终衡发现了倪端——当时,他因为事情多拜托小倩把这些蟑螂的饲养箱拿过来,但是她一个不小心给弄倒了,导致它们在小宇宙里四散逃跑。

  所有的都跑得杂乱无章,但是唯有一只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跑得非常有规律,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