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出师未捷
��福以及他的营部和部分军官到广西投靠了李宗仁的桂系。

  《白云日报》被停刊了,但读者来信却像雪片一般寄往报社,大部分来信都表达了读者对悼念专刊的赞许,对刘煜生的赞颂,对主编的赞赏。

  “这就是民心,这就是民意。”陆昱霖边看边自言自语。

  忽然他被一篇鞭挞时弊的文章所吸引,文章的标题是《从刘煜生被枪决而一窥政府对待知识界之行径》,署名一灯。文章以大量的无法辩驳的事实和数据,来旁征博引政府对知识界的猜忌和迫害。陆昱霖边看边击节称赞。

  “好文章,真是好文章。”

  第二天,陆昱霖又在读者来信中看到了一灯的署名文章《对日本侵略者的容忍底线在哪里?》。

  一连十多天,每天都能收到一灯的署名文章,少则一篇,多则三四篇。陆昱霖不禁对这个一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想聘任这位作者为特约撰稿人。于是他四处打听这个一灯是谁,但却毫无头绪。

  于是,他便在《大公报》上刊登了一则启示:

  吾乃《白云日报》之主编,自本报刊登《悼念刘煜生专刊》之后,便遭停刊两月之厄运。然公道自在人心,承蒙普天下有识之士道义相助,正义之声不灭,此乃吾之幸也,《白云日报》之幸也。吾与一灯兄虽从未谋面,然神交已久,故登此启示,望一灯兄拔冗于《白云日报》报馆一见。切盼!

  启示刊登后之后,陆昱霖就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一般守候在报馆,期待一灯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