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治理信阳
�姓杀人、偷盗、抢劫、**等,凡是百姓有发现秦军和官吏们违反军规、律令的地方,可以到州衙举报;

  第四,秦王决定,从明天开始在信阳城开仓赈灾,给每人都发放一斗粮食;

  第五,秦国即将开始征兵,普通士兵每个月俸禄为一两五钱银子,凡是16-28岁的男子皆可报名;

  第六,将会陆续给无地耕种的百姓分配土地,确保耕者有其田,三年内秦国朝廷不向耕作的农户收税;

  第七,将会没收非法占有大量土地的官绅、大地主,所没收的土地用于分配跟百姓耕种;

  第八,秦王重视人才,招贤纳士,凡是投奔秦国的人才,秦王一定会量才适用;

  第九,贾九以及一批信阳官员,恶行累累,将在下午押赴刑场处决。

  告示一经贴出,整个信阳很快就沸腾起来,本来赵钦卫在不远处鸡公山创立长业帮就有三年多,名声很好,信阳一带的老百姓原本就不知道多羡慕及早投奔长业帮的那十多万老百姓,因为他们耕种着长业帮分配的土地,只需要缴纳二成的赋税,绝对没有其他苛捐杂税。有许多百姓想着去投奔长业帮,只可惜那时长业帮已经不招人了。

  河南是明王朝的腹心地区也是当时社会矛盾最尖锐的地方之一。明王朝在这一个省里分封了七个藩王,致使半数土地都控制在藩王手中,加上官僚地主的巧取豪夺,造成了土地高度集中。而各路藩王、商人、以及官僚地主,却不用向朝廷缴税,致使朝廷所需的财政开支,全部要由小农户承担。

  在明末多事之秋,频繁的军队调动、官差的往来,更使河南这块四通八达之地首当其冲。连年的大旱、蝗灾,把河南变成了赤地千里。官府在这大荒之年,仍然毫不放松追逼钱粮。挣扎于死亡线上的农民除了奋起反抗之外没有任何出路。

  自从长业帮要造反的消息传出后,许多老百姓就盼星星盼月亮,期盼着赵钦卫快点夺取信阳,好让自己和家人脱离苦海,也过上鸡公山下那十多万百姓三年前就开始过上的好日子。

  对于秦王,绝大多数的民众都支持、欢迎,在听着讲解员讲解告示内容后,许多人当场拍手称快,大家都欢天喜地。

  下午未时,信阳城刑场上人山人海,贾九以及原信阳的同知、快班(相当于刑警队)班头(相当于刑警队长)三人被一同押赴刑场。在押赴刑场的途中,沿途的那些愤怒的老百姓,纷纷向他们投掷石块、杂物,三人被打得血流满面。

  “秦王驾到!”

  赵钦卫身穿着君王的服饰(还不是龙袍),出现在刑场上,部下首先向自己跪拜行礼。现场的老百姓也跟着跪拜起来,但有一个人却站着不行跪拜之礼。

  “赵钦卫,你这个反贼!”

  一个读书人模样的中年人破口大骂。

  “诸位先平身吧。没错,对于朱家王朝来说,我赵钦卫就是反贼首领。俗话说君王是船,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天下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你看看在场的老百姓,那个不是被逼上绝路,这样的朝廷,百姓焉能不反。父老乡亲们,你们说说看,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官府,大家说要不要反。”

  在场的老百姓,大多数都面黄肌瘦、营养不良,他们是为了要目睹三个恶贼伏法才赶到刑场。

  “不反我们是死路一条,只有造反才有活路。”

  “早就该反了。”

  “我们愿跟随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