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翠微倚栏
  他站在书案前凝神思索,生怕香烧过了头,不暇细思就写了起来。回到众人面前念道:

  “几度春风下,

  年年桃李花。

  将军雕鞍湿,

  王孙不下马。

  风卷冰霜去,

  柳斜燕归家。

  翠微倚栏杆

  满眼尽芳华。”

  “好诗。”皇帝带头拍手。

  “的确好诗。”宁王由衷赞道。“‘将军雕鞍湿,王孙不下马,’写得好,既有才情又写出了钠钵游猎的特色。还有这最后两句,不就是刚才咱们凭栏观看的景象吗。好,实在是好。”

  萧燕燕心里高兴,满座的家人都知道她和韩德让的关系,但有的是不敢说什么,有的是根本不在乎。今天她把他留下说是以辅政身份,实则暗示是家人一员。今天耶律斜轸不在,只有德让一个人不是皇族近亲,显得有些扎眼,她担心他会感到不自在,怕他一时紧张露怯。没想到他表现得不卑不亢自然大方,诗还写得这么好。尤其最后两句,她觉得是在暗中夸赞自己的风姿。燕燕脸上泛起红晕,眼中清波流转,朝那边投去一瞥。

  众人饮了一杯酒,鼓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却恰好落到皇帝的手上。因为是家宴,所以皇帝也没有特殊。隆绪倒不踌躇扭捏,稳稳站起身,说道:

  “朕新学作诗,写得不好请众位指教。”

  不一会儿他就转了回来,墨汁淋漓的纸上,只有龙飞凤舞的二十工工整整的大字。他坐到食案后,侧向太后念道:

  “肩上白玉爪,

  胯下乌龙骓。

  踏着蛟龙去,

  抱得锦鲤回。”

  念罢举坐寂静无声,皇帝眨巴着细长的眼睛问道:

  “我写得不好吗?”

  “太好了,不仅辞意俱佳,更难得是有帝王气势。皇上天资聪颖,平时就颇有佳作,今天这首更好了。”

  韩德让由衷赞道。皇帝八岁开始读书习武,两位辅政一丹一汉,又都是太后最信赖的人,自然成为他的老师。耶律斜轸负责武功,韩德让负责文化。两人都是总领其事,下面还有分门别类的师傅。比如辅导骑马、射箭、狩猎的是御林军中的教头,教授经史诗词的是翰林院的学士,还有人专讲兵法,有人专授契丹文字、汉文书法等等。其实最高的督导是太后。燕燕总览一切国政,对皇帝管束严格,隆绪即不能恣意玩乐也不用分心朝政,只能把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读书习武上。他每天上午除了参加朝会就是读书,下午练习弓马骑射,如果上午朝会议事耽误了功课,晚上还要继续读书。他天资不错,加上下了功夫,文武各方面都有可喜的成绩。韩德让一心要把皇帝培养成泱泱大国的一代明君,常常亲自授课,并在课程安排上下了很大功夫。现在看到皇帝有如此表现,自然发自内心感到高兴。其实他也知道,皇帝的诗还很幼稚,就连他自己也不是此道中的高手,但是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契丹皇帝这就很难得了。

  宁王半是真心半是奉承道:“真是没想到,皇上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表现,都说读书人考科举是鲤鱼跳龙门,皇上这一句‘抱得锦鲤归’既和了今天的题目,又有揽尽天下人才的气势。真是天纵英才,老夫望尘莫及。”

  隆绪心里十分得意,表面上只是悠然而坐,面带矜持的微笑。他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