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热卖的鸭鸭
  “你买羽绒服了吗?”

  “什么羽绒服?”

  “羽绒服你都不知道?就是里面填的羽绒的大衣,又好看又轻盈,比棉大衣好看多了。”……

  这样的对话不知什么时候传遍了中州的大街小巷。开始大家对于花几百块钱购置一件衣服热情并没有那么高,多少年省吃俭用都过来了,不就是一件衣服吗?

  但是随着街上穿着羽绒服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眼热了起来,想想一件衣服一二百块也不算贵,能穿好多年呢!关键是人家的衣服确实比臃肿的大棉袄好看啊,而且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你这个家庭已经不再是只为了吃饱饭而活,代表的是一种生活品质。

  特别是在孩子中,如果一两个同学穿了羽绒服,大家只会是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但是当大多数孩子都穿上了羽绒服,剩下的孩子心里就不平衡了,心疼孩子的父母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商场为孩子挑选羽绒服。

  “小刘,今天下班干什么去啊?”老马叫住了正在换衣服的刘雅。

  “马姐啊,没事啊,回家做饭带孩子啊。”刘雅正在换衣间往身上费力的穿着大棉裤。刘雅是纺纱车间的质检员。国棉二厂的厂房还是日伪时期的的老予丰纱厂留下的厂房。没有空调,没有通风设备。夏天整个车间像蒸笼一样,冬天也还要加温加湿才能顺利纺纱。进了车间穿一身单衣就行,出车间就要换上大棉衣了。

  “先别回家,陪我去紫荆山百货大楼转转吧,给孩子买件羽绒服。小刘啊,你也不给自己买一件?你这么年轻漂亮,穿个大红色羽绒服肯定漂亮。”老马是刘雅的师傅,是六十年代从沪上支援内地棉纺企业的沪上工人,为了祖国的号召,一家人都从沪上来到了中州。

  “马姐啊,你又笑话我,孩子都十多岁了,还年轻什么啊?”刘雅有点不好意思。

  “看你说的,你不说谁能看出来你都是一个十岁孩子的母亲了?不过就是有点太简朴了,一件衣服穿多少年?现在生活好了,得对自己好点啊。不然就真的像三四十岁的女同志发展了。”老马虽然来中州很多年了,但是依然保持了沪上人的优雅,讲究生活品质。就算在艰苦的岁月,也要保持每个月吃一条鱼,碰上卖螃蟹的,再买点小螃蟹,回家用油炸一下,就是全家人的美味。

  只是中州没有吃螃蟹的习俗,只有一个老头,不定时的扛着一个粗布口袋。满大家“谁要金爪螃蟹”的叫卖。每次碰上老头,都是她们这些沪上来支援中州的工人的节日。螃蟹也不大,最多有酒瓶盖大小。但是就这样,老马已经很满足了。

  “天天上班下班的,穿什么好衣服啊?又没有人看。”刘雅不在意的耸耸肩。

  “怎么了?你家老王不是转业回来了吗?怎么没人看?”

  “他呀,现在做刑警呢?天天在外面蹲点。真是没感觉到家里多了个人。”刘雅的语气有点哀怨,还好儿子是真听话还争气。

  “马姐,你说的那什么羽绒服有孩子穿的吗?”刘雅的心也动了一下,给儿子买一件奖赏一下吧。

  “有啊,中州好多地方都有卖的,红旗大楼,紫荆山,妇幼大楼,各供销社,敦睦路也有卖的,不过敦睦路是私人的,想放心的话还得去国营商场。”

  “恩,说的是,还是国营的能让人放心。等我一下,马姐,我马上就穿好了。”

  然后刘雅和马姐骑着自行车去了紫荆山百货大楼,说是大楼也不过是五层高的小楼。四层是商场,五层是办公区域。一进紫荆山百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