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改口说,“现在山海关、热河被日军占领,全国舆论哗然,我与你再次成为众矢之的,遭到举国唾骂。你我同舟共济,现在这条船突然漏了,若不先下去一人,以息全国愤怒浪cháo,这条船就会沉下去。你对此有何感想?”

  张学良顿时明白了蒋介石匆匆来保定,不是为抗战而是为自己,蒋的来意是撤销自己的职务。于是,唯唯诺诺地说:“东北丢失,现在热河也丢了,事已至此,我很痛心,我身体也不太好,戒烟也没成功,jīng神萎靡,我早就有辞职的念头。既然委员长决心已定,我拥护你的决定,这样可以伸张纪律,振奋人心!”

  其实,张学良说的全是违心的话,他有满肚子的委屈,他觉得蒋介石错怪了自己,全国民众更是不理解自己。当时,上海一家报纸发表了一首《哀沈阳》的诗,诗中将张学良认识的赵四小姐、朱五小姐、电影名星蝴蝶扯在一起,诗中写道:

  赵四风流朱五狂,

  翩翩蝴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

  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

  开场弦管不赶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

  更抱阿娇舞几回。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并没有跳舞,而是在北平协和医院里养病,蝴蝶在上海根本不在北京。张学良是执行蒋的不抵抗命令丢掉了东北的。山海关沦陷后,张学良发现汤玉麟仍痴迷于酒sè,曾向蒋介石报告过,建议撤销汤玉麟的职务,而蒋介石却迟迟不复电。这些,蒋介石心里最清楚,现在他却是倒打一耙,这叫张学良心里无法平衡。

  蒋介石见张一副伤心的表情,便假意安慰说:“这时候你下野,有百利而无一害,利国利民利自己。所以,我劝你大可不必悲哀。过几天,你飞到上海,赶快出洋。出洋的手续我已派人替你办好了,你出洋几个月再返回来,到时恢复你的原职,你觉得怎么样?”

  张学良愣了一会儿,心里明白蒋介石早已cào纵好了一切,决定了他的命运,自己是做不了主的。现在跟他讲不出道理,更无法向民众澄清自己,便默默点头,表示服从。蒋介石的脸上顿时有了不易察觉的笑容。

  张学良离开了蒋介石的列车,回到北平后便匆匆忙忙地做移交工作。不几天,他就含泪飞到了上海,在家人和外国顾问端纳的陪同下,开始了“出国考察”的生活。         第二章 血战长城 (三)喜峰口的敢死队

  3月11日,蒋介石任命他的亲信何应钦接替了张学良的职务,担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有的史学家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是故意对张学良下达不抵抗的命令,让日军长驱直入,接连占领了东北和热河,然后再将“不抵抗”的罪名栽在张学良的身上,bī其下野,达到吞并东北军的目的。事实是怎样的呢?

  何应钦受蒋介石之命,接管了东北军后,把原来东北军缩编成四个军,由于学忠、万福麟、何柱国、王以哲分别担任军长。何应钦觉得日军进攻的势头很猛,光靠原来的东北军是不行的,便与南京政府多次协商,增tiáo一部分西北军。于是,驻山西的西北军宋哲元部tiáo到了北平以东,何应钦任命宋哲元为第二十九军军长兼华北第三军团总指挥。这样,长城一线就有了七八个军的力量。但是,何应钦思来想去还觉得兵力不足,还怕顶不住日军的进攻,如果自己丢掉了华北,一定会受到全国舆论的谴责,自己到时就成了张学良第二。因此,他接连给蒋介石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