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章 冷静如同机械
  杨帆只不过先提醒一声,没想过要真正商量,道:“高三一至六班,学号1,11,21,31,41五个学生,站起来。”

  每班四十几人,学号根据名字字母,随机排列,有极大的代表性。

  六个班,一共三十人,站立。

  “这是要做什么?”

  “看不懂啊。”

  “你们此刻是班级代表,有举手权和发言权,其他人只有举手权。明白吗?”

  三十人点头。

  当他们不明白时,可以提出质疑,提问时,也是由他们三十人作为代表。

  “现在,重新排列数字代号,有些同学我根本不知道名字。那一位,就你……”

  杨帆指着第一排最靠近自己的同学,那人左右一看,身边没人,很醒目,犹犹豫豫地指着自己鼻子:“是说我吗。”

  “对,就是你。你是第一排,从左向右计算座位,是第5个。你此刻,编号为105,明白了吗?”

  “好的,我是105.”

  “很抱歉各位同学,因为我实在叫不出名字,也不可能一次次问,一次次测试,所以给你们编号不是侮辱,只是临时的管理方法。”

  杨帆耐心解释,怕有学生反感,道:“那一位,你编号212,还有你,编号409.依次类推,给你们半分种,确认自己编号。”

  这一下,教室内有小小吵闹,高三学生在数数,而两侧围观的老师,低声地讨论着。

  “这个学生,天生就是为数学而存在的。”冯耀悟性最高,略一思索,就明白原因。

  “是啊,是啊,从管理两三百人,变成管理30人,以随机挑选为准,具有普适性,代表性。”陈长亿也不笨,立即发现其中的好处。

  “现在关键是,他能一下子反应过来,那位学生代表的编号吗?”

  这个问题,也是一帮成年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讲台到最后排,少说有20米,如果每次点名,先要在脑海里算一下被点名者序号,不管对错,都要耽误很久,这就尴尬了。

  有这时间,还不如随便提问一人,不见得没代表性。

  “所以我说,他天生是为数学而存在的。”冯耀再次大胆放言。

  如果不是有把握,他怎么会出这个洋相,想到这里,数学老师个个骇然。

  就那么一会,把最精简的方案确认,又利用自身强大的数学概念,所有变化,井井有条的整理。

  “呵呵,再看看。”最高兴的还是陈长亿,公开课得到各方面的认同。

  半分钟后,教室内安静。

  “好,继续刚才第八题。716,我注意到你刚才好几次想发言,站起来说。”

  杨帆叫出一人,这位是四班同学。

  那位同学扭捏一会,脸上表情挣扎,道:“那个老……杨帆同学,我这题选择a,不是b和d,能总计一下a的错误原因,或者怎么出题得到a准确答案?”

  “对不起,选a和c全年级只有14人,为节约时间,过。”杨帆道。

  校长瞿孟修皱眉,询问边上老师:“真是精密到如同机械的行为,他怎么判断判断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