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经典
《修真四万年》这座山峰变得越来越不起眼。

  我为我们的人类文明感到自豪!我为我们的网络文学感到自豪!

  愿我们的文明一天天走向辉煌,愿我们的作品一部比一部出色!

  转:《放开那个女巫》。

  很难说究竟是什么让我开始想给这本书写一个书评,也许是它在套路百出的网文界里是一股清流,也许是它有自己的思考,也许是因为我看到奥布莱恩这个名字。

  也许是因为我想得有点多,但在我这里,这本书的评价已经由【还算个新奇的故事】变成了【作者有野心的作品】。

  换言之,作者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在开始剧透之前,我们需要提及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那就是《1984》。

  在这部反乌托邦代表作中,人类以极权主义的方式生活,世界上仅存的三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仅仅是为了消耗多余的物资——以及保持底层人民对党的敬畏。

  为什么我要在这样一部种田流网络小说里提及《1984》?

  因为那个人叫奥布莱恩。

  作者在书中设置了多处隐喻,教会之人的言语、世界观的设定、未知的魔鬼,都在拐弯抹角地暗示着读者,而这一处已经直白到近乎露骨。

  为什么我要提及奥布莱恩?

  在《1984》之中,正是这位奥布莱恩改造了主角温斯顿的思想,让他彻底成为了一个麻木不仁的拥戴者。

  这是个相当复杂的角色,我们在此暂不拟讨论此人,因为这有些超出篇幅。

  我想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意思:为何在《放开那个女巫》(以下简称《女巫》)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名字?

  故事中的教会,其世俗上的目的,是建立“人人平等的地上神国”。为了抗击敌人,他们要推翻封建王权,由教会管理这个世界,建立理想化的制度。

  为什么是理想化?

  因为教会试图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情况下废除王权。这是这本书里的第一层矛盾:人人矛盾。

  作者借奥布莱恩这个名字,试图深化这一层矛盾,但比较可惜的是没有达到目的。

  这个角色退场太快,借他的手揭露的东西太少,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败笔。不过,为了情节的加速发展,牺牲掉一个增加深度的角色,也实属无奈之举。

  人人矛盾还有女巫和凡人的矛盾。

  女巫曾经是世界的统治者,视凡人如草芥,却被凡人推翻。这种熟悉的即视感出现在史书的每一个角落,统治阶级和被统治者之间居然存在如此不可调和的矛盾,对联合会,我只能说,贵国药丸。

  哦不,好像这个国家乙烷。

  我刚刚提及了“第一层矛盾”。实际上,这本书有两重矛盾,第二层就是人神矛盾。

  故事中的教会中人,反复提及了“神的微笑”。在人类想要从对抗魔鬼的行为中寻求道德肯定的时候,神的旨意被描述为“微笑”。

  无疑,微笑是一种正面情绪,但它的意味是暧昧不明、含混不清的。

  作者所描绘的教会,其教义就与宗教不同。

  人类是蚂蚁,神以蚂蚁之间的战争取乐,赢得战争的蚂蚁能得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