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老师,我不愿意
/>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敢说“不”?

  尤其是大部分中国的孩子,从小受到思想教育和儒家文化让他们不敢说不,结果慢慢的就会养成懦弱妥协的性格,什么都可以退让,什么都可以妥协,连一点刚强都没有。熊孩子盛行的另一面正是老好人式老实孩子的可悲。

  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拿着玩,大多数父母教育要大度要分享,结果被别人玩坏了,自己只能偷偷地哭泣。

  自己的文具被别人强行借走,结果被别人弄坏了,自己不敢说,还被父母指责,自己只能承受委屈。

  什么不敢争,什么都不敢反对,什么事都默默忍受着,有时候在学校里受了欺负也不敢说。这就是所谓“讨好型人格”,把孩子教育城这种性格容易使从小到大受到别人的欺负,而且吃到的都是哑巴亏。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长大了在社会上也会获得很累,而且不容易出头。因为他们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都被别人剥夺了,或者说都被他们的讨好型人格让出去了。

  在学校里,讨好型人格的学生更容易遭到校园暴力和“坏孩子”的欺凌。

  锻炼孩子自主自立自强,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要告诉他们要勇敢的自信的说出来那个字——不!

  “你的新玩具?给我玩玩!”

  “不!”

  有的父母这时就会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给人家玩玩!要懂得分享和大度。”

  而这种所谓的大度和分享式的教育恰恰是错的,分享是相互的,是孩子自发的,如果孩子和他真正的好朋友玩,即使他的好朋友不开口向他借新玩具,他也会主动把自己的新玩具分享给他的好朋友,因为那才是孩子心底里承认的友谊,那才是他认为值得分享的人。

  分享,就应该是自发的、快乐的。分享是一种美德,应该是双方都感到快乐,而不是一方被逼着去分享,去成全另一方的快乐。

  这不是在教孩子分享,这是在教孩子如何给别人当狗。

  分享就不是强迫的、担忧的,强迫自己的孩子把他的东西分享给不想分享的人会使他逐渐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如果分享的目标不懂得珍惜,会使得孩子担忧不已,也会失去对目标的好感以及对父母的信任感。

  父母要教会孩子大胆勇敢的说不,敢于勇敢大胆表达自己反对意见的孩子在校园受到的欺凌概率会更低,成长业会更加自立自强。

  特别是女孩子,还可能会遭遇一些怪异男性的不良触碰,所以一定要教会女孩子面对别人所谓的抱抱亲亲和动手动脚时勇敢大胆说“不”,这样的女孩才会更容易避免遭到猥亵,也更容易形成自立自强自爱的性格。

  近年来在媒体统计的数据中,报道出来的x侵犯儿童的案件中70%-80%都是熟人做案,教会孩子说“不”在预防这方面也尤为重要。

  而此时于梦菲帮着柳刚的插队的做法就是错误的,这不仅是破坏规矩,也是在变相欺凌其他同学。

  林平对着学生大声喊道后,有几个孩子鼓起勇气张开口说出了:“不愿意!”

  林平看着他们说道:“大点声,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想法没有错。”

  学生们相互看了看然后异口同声的大声说道:“不愿意!”

  这时王一格大胆的站了出来对着于梦菲说道:“于老师!我不喜欢您的做法,您只顾着这位同学的感受,但是你想过我们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