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我师傅刚刚传给我一个锦囊,说咱们的儿子来到都城了,并且有贤人跟随。”

  齐宣王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激动无比,没想到儿子已经回到都城,并且带着能人,看着钟无艳,然后说:“你说的是真的?”

  “那当然,我说的还能有假,当年我来到你身边助你,以及成为你的夫人,那一次不是有师傅的锦囊妙计才实现的,难道你不相信师傅这样的高人了吗?”钟无艳说。

  “我当然相信,那现在可知儿子在何处?”

  齐宣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临淄城中,师傅只给了这么一个方位。具体地点需要我们猜猜。”

  齐宣王邹着眉头想了一会,喃喃道:“临淄城中,贤人…突然灵光一现,那不就是驿馆喽?”

  钟无艳也是高兴地赞美美道:“大王真厉害,一下子就想到了。”

  齐宣王知道这是在恭维他,不过心里舒服,连忙对外面的下人吩咐道:“快备马车,寡人要去驿馆。”

  钟无艳马上阻止,然后掏出另一个锦囊,说:“大王你看。”

  齐宣王接过锦囊,打开一看,上面写:让他自我发展,无需干涉。

  于是改变主意,决定暗中观察儿子在临淄城内的发展。

  钟无艳怕他不放心,便把自己安排的事告诉大王。

  原来,在周子浩一进城里,钟无艳就收到消息,然后派人暗中跟随,但是不能被发现,只有他的生命受到威胁才能出手。

  齐宣王顿时放下心来,不愧是得力的贤内助,虽然长得丑了点,但是立她为王后,那时一点错都没有,不仅把后宫打理得仅仅有条,一些政治上的事也能帮忙分担。

  不过大王对她背后的高人更加感兴趣,只不过他老人家神龙见首不见尾,很难找到人,除非他出来。

  ……

  周子浩他们几个在驿馆安顿好之后,在馆中吃饱后就各自休息了。

  周子浩在房中,推开窗外看向外面的夕阳,无聊之际,想到老师说的稷下学宫,心里开始想着前去看看,听说现在是孟子主持学宫的事宜。

  不过,现在天色已晚,只能明天再看看。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一儒学大家,历史记载他常年在东宫讲学,期间游说各国诸侯,接受他提出的“仁政”思想,但是没有那个诸侯是真正愿意完全接受这种完全中庸的学说,虽然很先进,但是能学到精髓的人没有几个。

  不过他的思想过于迂腐,不知道变通,使得每个诸侯不待见他的学说,虽然大家在心里认同,但是没有短期收益,在这样称霸的年代是不行的。

  他在对政治失望以后,就老实在学宫著书立说,全心全意教授自己的弟子。

  周子浩正是因为对孟子的崇拜,才对学宫向往,当然还是想见识一下稷下学宫的面貌。

  稷下学宫作为百家争鸣的策源地,解放思想的中心。

  司马光在他的《稷下赋》中盛赞当时的稷下学宫是“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这是一个怎样的圣地,如果当时齐闵王,也就是我现在的身份,如果能好好利用稷下学宫这块宝地,吸收人才,完美度过第二轮改革潮流,齐国统一全国也不是难事,又怎么会落得被灭亡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