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恰逢老友
葱。

  章仔钧走到村口,耳边便传来一阵朗朗的读书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原来读的是茶圣陆羽的名作《茶经》。

  章仔钧闻声走去,只见一个小男孩正坐在自家门口,手里捧着一本书,原来这男孩就是张晖。

  见孩子放下书本,正看着自己,章仔钧于是上前问道:

  “小朋友,请问这个乡里叫什么名呀?”

  “吉苑里。”

  “请问,你知道里正家住在哪儿吗?”

  “里正就是我爹,你跟我来吧。”

  于是,张晖带着章仔钧走进家中,刚踏进家门口,孩子就呼唤道:

  “爹,爹,有客人找你。”

  此时,张老爷正在品尝新制的研膏茶,听见儿子的呼唤后,正疑惑这孩子会带来什么客人,却听见章仔钧说道:

  “里正大人,冒昧打扰,还请见谅!”

  里正一听,便知道是个有学之士,便急忙出门迎接,说:

  “欢迎欢迎,请上座用茶,请!”

  “这茶清香独特,我在老远的门外就已经闻到了。不知这是什么茶品?”章仔钧问道。

  “这叫研膏茶,正是产于我们这乡里所在的凤凰山。”里正回答说。

  “这山势如展翅的凤凰,原来果真就叫凤凰山?”章仔钧问道。

  “这溪北的叫凤山,溪南的叫凰山。”里正解释道。

  章仔钧品尝之后,开口赞道:

  “这茶清而不淡,香而不浓,正是在下喜欢的茶品!”

  “先生喜欢就好,我们这里是山村乡里,我也算是一个茶农出生的粗人,唯恐招待不周啊!”

  “里正真是热情好客,在下失礼了。”

  “我姓张,谈了这么久,还没问先生高姓大名,来自哪里?”

  “在下浦城人士章仔钧。”

  “噢!你就是浦城的大儒章仔钧先生?”

  “正是在下。”

  “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

  “张老先生,您言重了。我看着漫山的茶园,气势不凡,必然有些来头吧。”

  “这茶园是一百多年前,从我太爷爷那一辈开始发展起来的。那年,茶圣陆羽途经此地,留下了一册《茶经》和一粒茶种。那茶种被种在了凤凰山顶,就是如今的那株老茶树。如今的茶品越来越不景气,我愧对祖上噢,唉!说起来都是因为这兵荒马乱的时势呀!”

  章仔钧听了,想了想安慰道:“既是如此,里正也不必自责,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这漫上的茶园能依然生机勃勃,已经是你莫大的功劳。”

  当再次谈起这茶园,里正忍不住道出心结,说道:“实不相瞒,十几年前,这茶园险些就毁了,说起来,还是我那倔强的堂兄用生命换来的。”

  “哦,竟有此事?”章仔钧显然为那倔强的生命感到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