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谈判之后
�,不如说是说服。曹操自己是不太愿意,把已经到手的东西再让出去的。他已经老了,却是得为他的儿子考虑考虑。尽管他也知道自己的儿子很出色,确实有几分强悍的实力,可这样强悍的实力会是东面孙权和西边的李晟的对手嘛?对于这一点,曹操心中并没有什么底子。因此他在面对贾诩的说辞的时候,总显得有些犹豫。

  “……主公,以为是中国之地广大,还是江南之地广大?”贾诩见说服不了曹操,便问了曹操这么一个问题。

  “两者应该是差不多的吧。”曹操很自然的答道。

  “是这样。如果把天下分成四份,则主公拥有的是四份之中的两份,而李晟和孙权则拥有这另外两份中的一份,其地域联合起来还好,若是像现在这样分裂着,则根本不能与我们抗衡。”贾诩分析了一番,肯定了曹操的回答,而后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那么究竟是南方的人口多,还是北方的人口多呢?”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北方的人口多了。”曹操回答得理所当然。

  “那主公还担心什么呢?”贾诩又问,他看着曹操依旧不怎么明白的样子,便细细的解说了下去:“主公的地域广大与南方相当,主公手下子民的人口远胜于南方之总和。地域和人口的众多意味着主公拥有更多的兵源和更多的钱粮产出。在兵力和粮草都得到了有利的保证之下,我们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误,我们便绝对能够取胜。何况……”贾诩眼珠子转了一转,继续说道:“江南眼下分属于两家,其表面说是联合,实际上却是敌对。主公让两郡给李晟,李晟自以为强大,其势必壮,而孙权必然不喜。倒时,我们便更好从中取事啊。”

  “这倒也是啊。”曹操听说想了想,脸上终于绽开了笑颜:“天下大势如此,我曹孟德的儿子就算再差,也不可能连这么一个顺势而为都做不到吧。行,文和就按照你说得去做。为了尽快能把子孝、子廉他们给换回来,我就暂时把凉州的西平、金城两郡托给李晟管一阵。记着,这只是‘借’,两郡之地我们迟早是要收回来的。”说道最后曹操的笑容慢慢的枯萎了,他的语气变得狠恶起来,无论是谁都可以感受到他言语之中的不甘心。

  曹操的首肯,意味这谈判中最大的障碍被搬开了,接下的谈判就进行的十分迅速。参与谈判的四人,尽心的运用起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来,很快就将一纸条约给确定了。条约的大概内容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言语上更满足了曹操的颜面:诸如曹操渡让给李晟的两郡之地和曹操用以赎回被李晟俘虏的那些个兵将的钱财,都已作为曹操将女儿嫁给李晟的嫁妆来说明——曹操的女儿曹华早就在数年前就送到了李晟那边,只是由于当时曹华的年纪太小的缘故并没有正式与李晟圆房。这在曹操看来便算是没有成亲了,故眼下再补上嫁妆,自也说得过去。尽管谁都晓得那是怎么一个回事。

  条约在建安二十二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签订,随之则应李晟方面的要求以皇帝圣旨的名义公告天下。

  十一月二十五日,李晟的使者团在朝堂的面陛之后,带着皇帝颁发给自家主公的蜀候、益州牧、交州牧、荆州牧、护羌中郎将的印信离开了许昌。他们一出城,便加快了向南的速度,遥遥的望去倒是有些匆忙的模样。没有人想得到他们为什么如此的匆忙,即使有相关的猜测大体也是说:他们这些离家已久,大约是想着尽快返家过年。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蜀道难行是天下公认的,若使者团的这些人确实想尽快返回成都的话,那以最快的速度从荆州入川,无疑是正适合的。

  “……也许就是这样吧。他们只是两个年轻人而已。”条约既然签订下来,曹操也很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条约的签订就意味着战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