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最终的抉择(全)
�点,负责中路进攻的你应该是感受最深的。你应该明白,今夜敌军在中路的反抗是多么的激烈。我们很多的伤员、死亡者都是在中路产生的,而刘周军那边的伤亡,也因为这不放弃的防守变得十分巨大。这一战,我们可以说是两败具伤了。”
“该死的!”张武紧紧的皱起了眉头:“如果早知道结果是这样的话,这一战我们就不会开打了。真是失算了啊。”他说着,懊悔的攥紧了拳头,内心的激动一下子表露无疑。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事先谁也不清楚结果究竟是如何。或许,我们唯一的出错就是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陈孙宽慰了一下张武,接着说了下去:“敌我势力的此消彼长,让我军的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地位。一旦等对方远袭的部分回援合流,那两军数量就会基本持平,而敌方的整体势力就将会大大的超过我方。到那时会有怎样的结果,想必我不说,你也知道吧。”
“这个自然是明白的。但,或许事情还没那么糟呢。”张武尤自强辩道:“现在不是敌人还没有合流吗?在我们面前的依旧只有那么区区的一千多人而已啊。”
“就算敌人没有合流又怎么样呢?我们真的能就这样冲出去和对面的那些家伙打?”陈孙说着沮丧地摇了摇头:“先不说,我们要消化今夜的结果还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就说我刚刚才得到的一个消息,便足以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其他的路子了。”
“什么消息?”看着陈孙的表情变得苦涩而沉重起来,张武不得不紧张万分的问道。
“孙讨逆被杀了。这似乎是一个月前的事情,准备攻打江夏的江东军主力已经开始后撤,据说其间的主将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离开了军队,似乎返回了吴郡。”陈孙面色略略有些死板的说道。
“孙策死了?”张武闻言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他才二十六啊?怎么就死了呢?”
“是被他以前擒杀的许贡家臣刺死的。”陈孙说到这里微微有些感叹:“孙策虽算得上是英雄,但似乎性格过于暴躁了些,杀了许多原本并不应该杀的人。就像那许贡一般。眼下的这事或许就是上苍对他的报应吧。”
黄巾军的残党多屯与汝南的大别山中,这里离徐州、扬州、荆州都很近,对于这两年在这几个地方流行起来的浮屠教说法,他们也有所耳闻。陈孙一想起关于孙策死亡的前因后果,脑海里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浮屠教里的一个词来“报应”。
这确实算得上是“报应”。毕竟孙策和许贡之间的仇仅仅是来源于一件对孙策而言并不算什么地小事而已:
孙策还在征讨江东的时候,身为吴郡太守的许贡曾经上表朝廷,告了孙策一状,说他为人粗暴,一旦外放,必然成为世人的祸害,最好将其召回京师。这原本也就是言词上得罪了孙策。当时天下大乱以成,朝廷哪里管得了地方上种种,所谓召回京师云云,也就是随便说说罢了,哪里还真动得了这些在地方掌有兵力的武将呢。这一点,任何一个人都看得明白。若是一般的,也就一笑而过,然而孙策却因此而嫉恨上了许贡。
孙策下令朱治攻击许贡。许贡出亡,投靠了会稽的严白虎。后来孙策攻打严白虎,下了会稽城,并于城中抓到了许贡。当时的许贡并非是与孙策交战的,他在会稽也就是一介亡命者而已。但孙策对许贡上表朝廷的事情怀恨在心,下令绞死许贡。
这无疑是孙策错。或许就孙策自己来说,他所看不顺眼的人就该被杀。而对于那些被杀的人来说,他们并没有成为孙策的敌人,也许他们做了一些事情遭到孙策的不满。然而,他们再怎么惹孙策怨恨,都不应该受到孙策这样的对待。
“该死的!”张武紧紧的皱起了眉头:“如果早知道结果是这样的话,这一战我们就不会开打了。真是失算了啊。”他说着,懊悔的攥紧了拳头,内心的激动一下子表露无疑。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事先谁也不清楚结果究竟是如何。或许,我们唯一的出错就是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陈孙宽慰了一下张武,接着说了下去:“敌我势力的此消彼长,让我军的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地位。一旦等对方远袭的部分回援合流,那两军数量就会基本持平,而敌方的整体势力就将会大大的超过我方。到那时会有怎样的结果,想必我不说,你也知道吧。”
“这个自然是明白的。但,或许事情还没那么糟呢。”张武尤自强辩道:“现在不是敌人还没有合流吗?在我们面前的依旧只有那么区区的一千多人而已啊。”
“就算敌人没有合流又怎么样呢?我们真的能就这样冲出去和对面的那些家伙打?”陈孙说着沮丧地摇了摇头:“先不说,我们要消化今夜的结果还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就说我刚刚才得到的一个消息,便足以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其他的路子了。”
“什么消息?”看着陈孙的表情变得苦涩而沉重起来,张武不得不紧张万分的问道。
“孙讨逆被杀了。这似乎是一个月前的事情,准备攻打江夏的江东军主力已经开始后撤,据说其间的主将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离开了军队,似乎返回了吴郡。”陈孙面色略略有些死板的说道。
“孙策死了?”张武闻言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他才二十六啊?怎么就死了呢?”
“是被他以前擒杀的许贡家臣刺死的。”陈孙说到这里微微有些感叹:“孙策虽算得上是英雄,但似乎性格过于暴躁了些,杀了许多原本并不应该杀的人。就像那许贡一般。眼下的这事或许就是上苍对他的报应吧。”
黄巾军的残党多屯与汝南的大别山中,这里离徐州、扬州、荆州都很近,对于这两年在这几个地方流行起来的浮屠教说法,他们也有所耳闻。陈孙一想起关于孙策死亡的前因后果,脑海里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浮屠教里的一个词来“报应”。
这确实算得上是“报应”。毕竟孙策和许贡之间的仇仅仅是来源于一件对孙策而言并不算什么地小事而已:
孙策还在征讨江东的时候,身为吴郡太守的许贡曾经上表朝廷,告了孙策一状,说他为人粗暴,一旦外放,必然成为世人的祸害,最好将其召回京师。这原本也就是言词上得罪了孙策。当时天下大乱以成,朝廷哪里管得了地方上种种,所谓召回京师云云,也就是随便说说罢了,哪里还真动得了这些在地方掌有兵力的武将呢。这一点,任何一个人都看得明白。若是一般的,也就一笑而过,然而孙策却因此而嫉恨上了许贡。
孙策下令朱治攻击许贡。许贡出亡,投靠了会稽的严白虎。后来孙策攻打严白虎,下了会稽城,并于城中抓到了许贡。当时的许贡并非是与孙策交战的,他在会稽也就是一介亡命者而已。但孙策对许贡上表朝廷的事情怀恨在心,下令绞死许贡。
这无疑是孙策错。或许就孙策自己来说,他所看不顺眼的人就该被杀。而对于那些被杀的人来说,他们并没有成为孙策的敌人,也许他们做了一些事情遭到孙策的不满。然而,他们再怎么惹孙策怨恨,都不应该受到孙策这样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