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见灾情痛彻书生心 享清福倍感妻子贤
br />
  文秀站在井台上,灌满两桶水,正要挑起来走,忽然听人喊:“留仙回来了!”忙转身一看,真是丈夫回来了,急忙放下担杖迎过去。

  “你咋回来了?”嘴上这么问,心中高兴得不得了。

  “回来瞧瞧庄稼怎么样了。”

  有人打超趣:“想老婆就说想老婆吧,偏说回来看庄稼,真是放屁拉桌子——没啥遮羞!”

  说俏皮话的是阿嫂,她正站在旁边,瞅着三弟两口子的亲热劲抿嘴偷笑。

  蒲松龄问:“嫂嫂,怎么你一个人干,哥呢?”

  “挑着水前头走了!俺可不像你们,好的长成堆似的。”

  文秀反击道:“净睁着眼说瞎话,俺都快两个月不见面了。”

  阿嫂咯咯笑着自我解嘲:“可是呢,我倒忘了,三兄弟,你这些日子不蹅家门,看把弟媳累瘦了,也晒黑了,叫人怪心疼的。”

  “哈哈哈!”逗的众人哄堂大笑起来,笑声中,阿嫂挑起水桶,一溜烟走了。

  蒲松龄把书箱交给妻子,伸手去拿担杖。

  文秀不放手,却掏出钥匙递给他:“快晌午了,你先回家吧。”

  蒲松龄却坚持要替她挑水,文秀知道争不过他,只好撒手,提起书箱在后面跟着。

  俗话说:白面书生身子娇,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蒲松龄凭着一时冲动,挑起担水没走几步,肩膀便硌得疼痛难忍,脚步也乱了,两条腿像拌草棍儿似的乱扑棱。他试图放下水桶换肩,又怕人笑话。于是便将两只水桶一甩,学挑夫利用重物惯性,让担子从左肩转换到右肩上。然而由于操作不熟练,担杖离开了肩膀,将两只水桶摔翻在地上,招来路人一阵哄堂大笑。

  文秀见状,又心疼又好笑!关切地问:“怎么啦?碰着没有?”

  蒲松龄摔了水桶浅了身泥,沮丧地说:“不挑了,咱们回家吧。”

  文秀却说:“挑,往家捎水浇树不费工夫。一天捎一担,十天灌一遍”说完,接过丈夫手中的担杖,勾起倒在地上的水桶,回到井上灌了水,挑起来往家走。

  蒲松龄在后面跟着,看着妻子踮着小脚蹒跚走路的样子,十分心疼。于是,追上又要替她挑,文秀再也没让给他。

  也许是地里干活的人们还没回村,街上空空荡荡,死气沉沉。文秀说:“除满井附近的庄稼外,远处浇不上水的都旱坏了。人们见秋收没指望,多半逃荒要饭去了,只留下老弱残疾看守门户。大伙都说,要是蒲老善人健在。情况完全两样!”

  蒲松龄感慨道:“老人行了一辈子好,作为后人,我们该怎么办呢?”

  文秀叹口气说:“我们没有先父的本事,尽力而为吧!”

  进庄不远,见一个白发老奶奶背靠大槐树坐着,两手抱着拐杖打瞌睡。听见有人走来,慢慢抬起头来,见是蒲松龄夫妇,挣扎着起身打招呼。

  蒲松龄急忙上前扶住她:“大娘,您可好啊?”

  “好!好!”老人干瘪的嘴唇吃力地蠕动着,声音沙哑而微弱:“渴死了!快扚瓢凉水给我喝!”

  蒲松龄上前安慰她:“大娘,喝凉水会闹肚子的,来,我搀扶您上俺家喝水、吃点东西吧。”

  “不,不!”老人无力的摇摇头:“都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