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筹划买地
�给那个黑脸公子磕几个头,好好谢谢他。

  每天算好货款,放在木箱锁好(这是肖瑶想的结账方法,每天送去多少罐,就结多少钱,锅钱另算。肖瑶这里有出货单,可以对账,因两个小厮不认字,不会算账,只能是孙老板在酒楼按进货单算好,把钱放进箱子锁好交给他们,肖瑶回来核对账款,若有出入,肖瑶用笔列出来让小厮第二天带给孙胖子。两个小厮只管进货送货,不管账。)交给曹忠,李贵时,他都要让两人代问肖公子好。

  一个半月下来,肖瑶竟收进快两大箱子的铜钱,细细一算竟是几百两之多,扣除进货成本、雇车送货的钱和给大家发的工钱,做皮靴的花销。净赚了四百五十两之多。这还没算卖锅的钱。

  肖瑶十二月给每个人都涨了工钱,每人都提了一两银子,再翻了三倍发给他们。连两个工钱最少的小丫鬟都领到了六两银子。大家累是累点儿,可都兴奋的不行,这一个半月都赶上他们几年的工钱了。肖瑶还承诺过年要给他们另外发红包,放五天假。院子里的人都乐翻了。铆足了干劲儿。因为秋菊一个人给大家做皮靴每天也晚睡早起的,肖瑶没亏待她,也多给了她二两银子。

  看看还有一个月的生意好做,再赚三百两不成问题。肖瑶开始琢磨买地的事了。而买地必须要有个户籍,这样买来的地才能过户到自己名下,才能到衙门办手续。思来想去,肖遥想到了六老王爷府的大管家杨金安。他既有这个能力,又不用自己出面,不容易暴露。小翠就可以把这件事搞定。于是她和小翠加了一个夜班,把第二天要用的密料连夜加工出来,让夏荷和秋月第二天领着大家干活,抽出小翠和她出府一趟。

  赵家两兄弟临近年关,事情也越发多起来,不能跟着肖瑶碍事了。王妃自从肖瑶救了敏儿,对肖瑶是言听计从。肖瑶想出去,一说就准。

  肖瑶和小翠出了府,径直到从秋月那里打听到的六老王爷府大管家杨金安的家。肖瑶让小翠带着五十两银子,进了杨大管家的府门,自己在门外一个角落等着。

  小翠在小杨庄见过杨金安,杨金安也从弟弟那里知道小翠跟了五皇子的救命恩人,所以对小翠很客气,小翠给杨管家夫妇见过礼,拿出五十两银子,开门见山地按肖遥教她的说,自己在五王爷府的一个姐妹,知道自己的靠山是六老王爷府的大管家,就求她给自己的亲戚办一个京城的户籍,那姐妹的亲戚家是个经商的,手里有些钱,愿意花五十两银子酬谢办事人,自己答应来说说,不知大老爷肯不肯帮忙?

  五十两银子,在古代是一笔大数目,杨金安焉能不动心?何况办个户籍对他来说并非难事,于是爽快的答应下来,让小翠三天后来取,小翠留下肖瑶提前写好的姓名,年龄等户籍资料,千恩万谢的告辞。杨总管一再叮嘱小翠让她的姐妹不能给别人乱说,小翠自然满口答应,她本就是奉肖瑶之命给自己和小姐悄悄办户口的,怎会对别人说?

  三天后,小翠顺利的拿到了户籍。有了户籍,肖瑶开始着手买地的事了。

  找了借口,肖遥向王妃请准了一大早出府的假。

  肖瑶和小翠吃了早饭,曹中和李贵送完货,就让车来接了她俩出去。

  在车上,小翠忍不住小声问肖瑶:“小姐,我听秋菊姐说你见了皇上的圣旨都不下跪,是真的吗?她们还说你不是一般的人,都问我咱们是从哪里来的,身份怎么这么高贵?”

  肖瑶不知怎样给小翠解释,在这个时代,她最不想引人注意,可偏偏非常引人注意。丫鬟们一定都在王府议论纷纷呢。

  想了想,她轻描淡写的说:“小翠,我以前的家乡是一个不很讲规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