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说郑家各方心不同
这般人家,却也不多了。且那孩子我也细细看过,生得一表人才,又是读书上进,如今十八岁,已是进士,端得前途似锦,比宝玉强出十倍,恰与外甥女相配。况且旧年妹婿已是属意于他。若此事得成,岂不是正合父母之命?倒是两厢妥当。”

  听得这话,贾母面色微变,却不言语,而是先看向黛玉。

  黛玉站在底下,面庞已是垂下,心中却是复杂莫名——原来父亲当年所说,却是这郑家,怪道先前那郑姑娘十分亲近,想来缘故就在于此。然则若从此说来,那唐夫人却总淡淡的……由此停了半晌,她才是低声道:“舅舅,父亲的书信,他家果真都带了来?”

  贾政便将那书信取出递与黛玉,又道:“便都在此处,着实保存极用心,并无半点折损。”黛玉小心接过来,果真如此,心中更生了几分犹疑,想了半晌,才是道:“若说此事,当初父亲临终之前也特特说过。他虽与郑大人有恩,也看中郑公子,说是颇有文才,心性也沉稳。然则,若他家在我入京之后再无半点影讯,便权当再无此事。旧日因着如此,我便没有再提一句。”

  “到底有守孝……”贾政正要劝说,贾母已然断然道:“此事必有蹊跷之处。若说守孝,也断然没有再不见一面的道理。如今忽而登门相求,只怕有些蹊跷。且姑爷当日这么说,本就是看准此处,总是依着他的话而行,才是尊重。”

  说到这里,贾政也有几分词穷,然则又觉郑家极好,不免多说两句话:“许是他家谨慎些,又是看重规矩,方才如此。论说其心,未必便如妹婿所想。”贾母便道:“何须与他家寻由头?你原是外头做事的,哪里知道内宅妇人所想?真心或是敷衍,一眼可知。若他家真心看重,又是长子媳妇,如何能轻忽?自然要早早相看作准,日后也知彼此性情,方才是好。如今却是三年无信,忽而过来,却须得十分打探清楚才是。”

  黛玉原对此默默无语,唯有听得早早想看作准这六个字,心中微微一顿,才是低声道:“旧日曾在江家宴席之上相见,却并无言语及与此,郑姑娘有心攀谈,唐夫人并不与我言语。”

  有此一言,贾母心中大为松快,因对贾政道:“如何?若他家果真有意,彼时玉儿已是出孝,如何比立时前来提亲?虽说未必没有旁样缘故,然则真心有几分,却是分分明明。”贾政听得此话,也只得一叹,又道:“然则那郑家公子十分人才,兼着门风也是极好,若是一时错过,倒也可惜。”

  贾母也知他性情,便顺着道:“先打探清楚,若是使得,我便使人过去请她们母女过来说话。到时候再议,也是不迟。”贾政方点了点头,道:“母亲所虑极周全,他家亦知不能强求立时便成的,倒也不曾催促。如此两厢里说及,也是各有进退。”

  此番议定,黛玉心内却颇有波澜,偏贾母只恐她想着父母之命,心内便是愿意,着实留她下来密密劝说了半日,又是嘱咐许多,见她对此并无十分的心,方才放下。黛玉一回去,便是忧心忡忡,且将此间事一五一十说与紫鹃并春纤,且叹道:“我心中着实不信那郑家。旧日父亲也曾与我提过,于他家却是活命之恩。我虽无挟恩图报之意,然则从心说起,却瞧不起这般应诺而敷衍的做派。我自来不愿委屈,父亲想来也是如此。然则,他家摆出如此架势,若一时推拒了,旁人岂有不嫌我多疑挑剔的?”

  “若只为旁人言语,姑娘便要葬送了终身不成?既他家不好,那便舍了去。”紫鹃在旁听的这话,冷笑一声,却生出几分义愤来:“连这等信义也不顾的人家,姑娘若嫁了去,他家原就不愿,未必能十分善待姑娘呢。”

  黛玉犹自迟疑。

  春纤便低声相劝,因道:“姑娘�